-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肥厚型心肌病基因水平的诊断治疗
惠汝太北京阜外医院
DiagnosisandManagementof
HypertrophicCardiomyopathyandPreventionof
SuddenDeath:TheFirst50Years
;;HCM是中国人沉重的健康和社会负担
根据我们对全国9个社区共8080人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国人群HCM的患病为0.8‰。据此推算,中国约有肥厚型心肌病患者100万。
Zou,Y……HuiRetalTheAmericanJournalofMedicine,2004,116(1):14-18
HCM是青年人猝死的主要原因
大约有30%的青年猝死是由于HCM引起的。
HCM的研究结果可以指导心衰治疗
;AmerIndians
N=3,501;51-77y
0.2%;HCM:TheTipOfTheIceberg;HCM的主要诊断;
诊断(1)
;诊断(2);基因诊断
;家系筛查Echo/ECG(无遗传检查);基因筛查有助于:;;肥厚型心肌病的致病基因;两种基因突变以左室肥厚为主,常
伴预激综合征:;下列疾病有心脏肥厚的临床表现,但其致病基因已被克隆,不再列入肥厚型心肌病(1);下列疾病有心脏肥厚的临床表现,但其致病基因已被克隆,不再列入肥厚型心肌病(2);SeventeenHCM-causinggeneshavebeenreported,andmostmutationsinthegenesencodingsarcomereprotein:
?-MHC ~50%
cMyBPC ~20%
cTnT ~15%
cTnI ~5%
;Genemutationswereidentifiedin27pedigreesamong51FHCM(53%)and12in49sporadicHCM(25%).;Genes
;2.鉴别诊断:2%的肥厚型心肌病表现为向心
性肥厚,此时,心肌排列紊乱,可能是肥
厚型心肌病的有力佐证。
心肌排列紊乱是形成心律失常的组织学基础,应当引起重视。
高血压、淀粉样变、Noonan综合征、
Fabry病、运动员引起的心肌肥厚,通常无心肌排列紊乱。;3.预后判断(1);;3.预后判断(3);3.预后判断(4);
携带MYH7和MYBPC3基因突变患者的6年随访结果;
携带MYH7和MYBPC3基因突变而无临床症状者
6年随访结果;
MYH7头部和杆部突变患者的临床表型及生存分析比较;MYH7头部、杆部及MYBPC3基因突变患者的Kaplane-Meier生存曲线
;我们研究的主要发现是:
携带MYH7基因突变的HCM患者的发病年龄较早,死亡年龄较年轻,猝死发生率高;
携带MYBPC3基因突变的HCM患者的猝死发生率低,患者的寿命与中国人的正常寿命相近;
MYH7基因突变携带者在6年随访中更易进展为有临床表现的HCM患者;
携带位于MYH7基因头部突变的HCM患者较杆部突变的HCM患者的左心室最大室壁厚度较大,猝死发生率高,更易发生心力衰竭。;ModifierGenes;ThepolymorphismsofACE2areassociatedwiththemagnitudeofhypertrophyofHCMinmen;基因突变对治疗的影响;;;HypertrophicCardiomyopathyinChina
BarryJ.Maron,MD*
TheAmericanJournalofCardiology2007July1,P145-146
Recently,HCinvestigatorsfromaroundtheworldwere
personallyintroducedtotheChineseexperiencewiththis
diseasebyProfessorRutaiHui(Beijing),whowasaninvitedfacultymemberduringourThirdInternationalSummit“DiagnosisandManagementofHypertroph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非小细胞肺癌(NSCLC) 的维持化疗.ppt
- 多层螺旋CT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临床诊断应用的可行性.ppt
- 多发性骨髓瘤治疗进展-宋永平.ppt
- 多方合力,解决癌症难题课件.ppt
- 多胎妊娠-妇产科教学课件.ppt
- 恶性滋养细胞疾病课件.ppt
- 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ppt
- 儿童乙肝的新认识(英文版).ppt
- 耳鼻咽喉常用检查法课件.ppt
- 耳和听觉--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课件.ppt
- 案例详解数据表p 5538f9f1 ahu.pdf
- 章政策结多项选择题宏观济学chtb.pdf
- 联机教程建议先看一下.pdf
- 安康市汉滨区电缆线路整治查修工程.pdf
- 文稿教程说明mtz0 xx swahili ab initio paper 1 sl markscheme.pdf
- 免疫分析法质量要求.pdf
- review questions of the circulatory system循环系统复习题.pdf
- sfc上影城百联滨江店.pptx
- sigma-sml共7 aldrich安全数据表.pdf
- 学习draw conclusions 2 process activity得出结论过程.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