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部编版2024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春江花月夜》 课件.pptxVIP

部编版2024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春江花月夜》 课件.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核心素养

古往今来,人们遥望苍穹,总会生发出无尽的遐想。皎洁的月亮在众多诗人的笔下散发着夺目的光芒,寄托着别样的情感。

任务情境

某出版社编辑要出版《最美唐诗》一书,汇编唐代各类优秀诗歌。请你为这首《春江花月夜》写一则推荐语,说说它应该入选的具体理由。

诗人简介

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今属江苏)人,唐代诗人。张若虚生平事迹不详,唯知其曾任兖州兵曹。以“文词俊秀”而名显长安,开元初与贺知章、包容、张旭并称“吴中四士”。

《春江花月夜》历来为世人所倾倒,荣膺“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等赞誉。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活动要求

出版社的《最美唐诗》需要征集优秀的朗诵音频。请同学们聆听名家朗诵,并根据诗歌感情变化进行朗读。

活动一

示范朗读

读准字音

皆似霰

xiàn

扁舟

piān

汀上白沙

tīng

捣衣砧

dǎo

zhēn

滟滟

yàn

纤尘

xiān

西斜

xiá

芳甸

diàn

青枫浦

碣石

jié

如果让你为这首诗谱曲,它的旋律应是怎样变化的?它的意境应是怎样的?

月之初上时意境迷离、美妙,情感旋律高亢;

月光下诗人苦思冥想,情感旋律平缓;

楼上思妇愁情不堪,情感旋律低回;

游子梦回故乡,情感旋律哀怨;

游子梦醒后更加孤寂,情感旋律悠长。

解题

春、江、花、月、夜

五个名词,五个意象,五幅画面,

交错出现,仿佛一首交响诗。

月的变化

再读这首诗,说说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景物美:

赏月下之景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请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幅画面。

春江的潮水涌动,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伴着潮头冉冉而升。明月与江潮相互辉映,波光粼粼,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地的春之原野,花林闪着银光,空中月光似天降流霜,江畔白沙与月光融成白茫茫的一片。

诗中描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什么意境?表达什么情感?

江潮连海

月共潮生

水绕芳甸

月照花林

流霜白沙

清幽静谧

朦胧恬静

空灵梦幻

赞叹大自然的绮丽景色,表现对美好生活的怀念和向往。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为什么用“生”不用“升”?

“升”仅仅是状态,而“生”字具有欣欣向荣的灵性、活力,明月与潮共生,本身皎洁,又兼有大海的磅礴气势,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的生命,凸现了明月随潮涌生的情状,极富动感,有声(水)有色(月),景象壮观。

“生”字足见诗人眼界和胸襟之大,有一种俯仰天地的宇宙观。

景中之月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诗人不直接描写月亮,而是从嗅觉、视觉来写,置身这个月夜,有花的芳香,有月色的皎洁,从侧面(感受)来营造梦幻朦胧的意境。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哲理美:

悟月下之思

月下之思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承上启下,由写景转向思考人生。张若虚的内心是纯净、无纤尘的,正因为如此,才有了下面这句特别纯真的追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此句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月下之思

诗人将明月永照与人生更替对照着来写,阐明了“宇宙是永恒的,一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但作为整体的人类的存在是绵延长久的”这一哲理。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颓废和绝望,源于对人生的热爱。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深入探究

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密联系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这种探索,古人也有之,与他们相比较,张若虚对人生的理解有何不同?

深入探究

曹诗和苏诗是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暂。张若虚却别开生面,具有新意: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但人类的存在是绵延长久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便得以共存。

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颓废与绝望,哀而不伤,表达了他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

名家点评

这诗是有憧憬和悲伤的,但它是一种少年时代“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憧憬和悲伤。所以,尽管悲伤,仍然轻快,虽然叹息,总是轻盈,依然是一笑百媚,轻快甜蜜的。

——李泽厚(《美的历程》)

“待”“送”两字运用了拟人手法,把月亮写得很有感情,为了见到它期待的人,可以年年长明不衰。诗人由仰望明月,又低头见长江“送”走的一江春水,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间的离愁别恨,是过渡句。

赏析“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情感美:

析月下之情

游子思归图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

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谁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舟在漂荡?

什么地方有人

文档评论(0)

K12教育培训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K12教育十余年,期待与您共同进步。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