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人口增加和需求上升对生态系统过分施压,超出了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改变了自然生态系统中物质要素的循环规律导致生态破坏。我国北方农业萌芽时期休耕期约为40年,也是一般北方阔叶林植被清除后恢复为正常的森林斑块所需要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森林景观可以保持稳定。随着人口的增加,休耕期不断缩短,5000年前半坡遗址表明休耕期只有l0年,农业耕作的力度明显加强,已发展到灌木休耕制,森林开始减少。新增的人口进一步开垦草原、高山地区的森林和陡坡地,这种对植被的破坏是持续性的。经年累月的破坏使黄土高原的森林草原日益减少和破碎化,成为了点缀于大片裸露的农田景观中的零星的斑块,农田由于失去了植被持续的保护,水土流失日渐加剧,产生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0102再加上当地的社会经济落后,城镇化水平低,小农意识根深蒂固,居民长期习惯于传统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把满足生存需要、提高福利水平和改善生活条件的一切希望都寄托在以土地为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的农业生产上,因人口增加而导致的需求增长,主要靠扩大资源开采力度来满足,技术和其它因素的贡献率则很小.黄土高原地区的自然植被绝大部分已为人工植被所代替,直接导致了该地区的土壤肥力降低,而土壤肥力低又反过来限制的植被的发展,因此在黄土高原地区这种人口增加、需求不断上升和当地社会生产力水平又很低的情况下,就会出现“需求上升→土地超载(如过垦、过牧)→环境破坏(水土流失)→土地生产下降→资源投入增加(扩大垦、牧范围)→需求上升→土地超载…”的恶性循环。黄土高原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早在新时期时代晚期就出现了原始城市的雏形,自西周至五代长达2000年的时间里,中央政府以及北方割据政权长期建都于黄土高原南部的长安和洛阳,长安有13朝古都之称、洛阳有九朝古都之称。同时由于战乱,都城屡毁屡建,特别是秦、汉、隋、唐四朝大修长安(咸阳)城,宫殿、城市建设无疑需要砍伐大量森林,杜牧《阿房宫赋》中“蜀山兀,阿房出”的描写就是这种情况的写照。1隋唐以前黄土高原地区森林采伐的重点集中在关中的南北二山,亦即秦岭北麓和渭北高原南部岐山等一系列山地;中唐以后岐山已经无巨木可采,森林采伐的重点向西转移到今天陕甘交界处的陇山地区。北宋苏轼出仕凤翔时,描写的渭北景色已经是一片荒山秃岭。洛阳的建设不仅要采伐当地山林,还经常通过水运,利用渭河流域以及汾河下游吕梁山南麓的木材。2城市建设,森林严重破坏军事活动黄土高原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的根本变化发生在北宋特别是明朝以后不是偶然的,除受人口增长这一根本动力影响外,也与当时黄土高原地区的政治军事形势有关。军事对峙的结果是中央政府在实际控制地区不断驻军、不断“移民实边”,从而导致黄土高原地区人口和粮食需求增加,垦荒和对植被的破坏从而日盛一日。另外军事活动本身也会造成对森林和草原,特别是为了防止北方游牧民族快速骑兵的袭扰,中央政府驻军常常放火和焚烧实际控制地区以外的草原和山林,从而加剧了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的发展。封建政府苛捐杂税繁多,但是黄土高原地区的农业生产力水平根本不可能与太湖平原相提并论;为了维持基本生活,黄土高原地区农民只能尽量扩大耕种面积、广种薄收,造成了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水土流失植被破坏,荒凉寂寥的黄土高原可持续发展原则指既要使当代人的各种需求得到满足,得到发展个人充分,又要保护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危害。因地制宜原则.由于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生态环境背景,如气候条件地质地貌和水文条件等,在生态恢复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长期是位实验的基础上总结经验.获取优化与成功模式,然后推广。黄土高原生态恢复遵循的基本原则就是“因地制宜”。“地”即水土流失发生发展规律,表现形式,危害程度;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规划和措施配置要考虑的各种因素,包括自然、经济、社会、文化、人口等方面。“010203恢复遵循的原则三、黄土高原不同立地空间的生态恢复黄土高原自然景观变迁及其恢复对策010203黄土高原生态特征:黄土高原地理位置特殊,从地形,气候,植被以及农业生产等方面均表现出明显的过渡性。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黄土高原地表破碎,沟壑纵横,塬,墚,峁等黄土地貌分布广泛。水土流失严重,旱涝灾害频繁,生态环境脆弱。黄土高原卫星图像黄土高原地貌一、黄土高原自然景观变迁的过程森林草原逐渐为人工植被代替,水土流失日渐严重地表起伏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加,湿地面积减小大型动物绝灭,物种多样性降低03040201森林草原逐渐为人工植被代替,水土流失日渐严重据史书记载和考古资料,黄土高原地区山地森林面积曾经占到黄土高原面积的将近1/4,长城一线以南典型黄土高原面积的大约50%。黄土高原东部的山西高原森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ppt
- 社区健康教育技巧ppt(丁兰).ppt
- 麻醉风险及相关事故的防范.ppt
- 轻型门式刚架结构.ppt
- 英语课堂游戏-猜词.ppt
- 质量成本管理方法(PPT-61页).ppt
- 美术课件-山水画课件.ppt
- 肢静脉曲张防治方法.ppt
- 融资服务平台项目.ppt
- 议论文结构训练之三(递进式).ppt
- 2025届衡阳市第八中学高三一诊考试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 2025届湖南省娄底市双峰一中等五校重点中学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 天水市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 2025届金华市重点中学高三考前热身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 2025届北京市石景山区第九中学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 江苏扬州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 2025届江苏省南通市高级中学高考物理五模试卷含解析.doc
- 广东省清远市华侨中学2025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 辽宁省凤城市2025届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重点中学2025届高考仿真卷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