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Ⅲ型超敏反应
又称为免疫复合物型或血管炎型,是由中等大小可溶性免疫复合物沉积于毛细血管基底膜等处引起,通过激活补体并在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肥大细胞等参与下导致的炎症和组织损伤。
1.中等大小免疫复合物的形成
抗原
+
抗体
抗原抗体复合物
大分子的免疫复合物
易被吞噬细胞清除
小分子的免疫复合物
不沉淀、易被滤过排出
中等大小免疫复合物
存在于循环,可能沉淀
一、发生机制
2025-2-1
①活化补体
产生C3a、C5a
③募集中性粒细胞
释放血管活性胺
释放蛋白酶类
组织损伤
形成微血栓
②活化血小板
活化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缺血坏死
充血水肿
二、Ⅲ型变态反应特点
1.变应原多为可溶性抗原;
2.中等大小分子可溶性免疫复合物沉积;
3.补体、抗体参与,抗体为IgG、IgM和IgA。
4.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5.有个体差异性。
三、临床常见疾病
1.局部免疫复合物病
Arthus反应
类Arthus反应
血清病
通常在初次大量注射抗毒素1-2周后发生;
主要临床症状:发热、全身荨麻疹、淋巴结肿大、关节肿痛、一过性蛋白尿等。
2.全身免疫复合物病
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多发生在链球菌感染后的2~3周。由链球菌M蛋白与相应抗体形成IC,沉积于肾小球基底膜所致。
此外,葡萄球菌、肺炎球菌、某些病毒或疟原虫等的感染也可引起类似的肾小球肾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
体内变性IgG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称为类风湿因子,IgM类),形成IC,沉积于全身小关节滑膜处,引起小关节红肿、变形僵直、失去运动功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