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有效成分的分离与精制四86课件讲解.pptx

有效成分的分离与精制四86课件讲解.pptx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有效成分的分离与精制四

2薄层层析法应用①化学成分的预试②化学成分的鉴定③探索柱层分离的条件

3①化学成分的预试用薄层层析法进行中草药化学成分预试,可依据各类成分性质及熟知的条件,有针对性地进行。由于在薄层上展层后,可将一些杂质分离,选择性高,可使预试结果更为可靠。

4②化学成分的鉴定以薄层层析法进中草药化学成分鉴定,最好要有标准样品进行共薄层层析。如用数种溶剂展层后,标准品和鉴定品的Rf值、斑点形状颜色都完全相同,则可作初步结论是同一化合物。但一般需进行化学反应或红外光谱等一种仪器分析方法加以核对。

5③探索柱层分离的条件在进行柱层分离时,首先考虑选用何种吸附剂与洗脱剂。在洗脱过程中各个成分将按何种顺序被洗脱,每一洗脱液中是否为单一成分或混合体,均可由薄层的分离得到判断与检验。通过薄层的预分离,还可以了解多组分样品的组成与相对含量。如在薄层上摸索到比较满意的分离条件,即可将此条件用于干柱层析。

63、制备薄层色谱(PTLC)一种是流动相靠毛细管作用力流经固定相(传统的制备型薄层薄层色谱),另一些方法是流动相靠外力强制流动,如离心薄层色谱和加压薄层色谱。

73、制备薄层色谱(PTLC)吸附剂硅胶是最常用的吸附剂。上样量与吸附剂的厚度有关。上样上样是进行PTLC分离的一个最关键的步骤。上样前先用样品溶于少量溶剂,低挥发性溶剂可引起点样带变宽,因此最好选用挥发性溶剂(如己烷、二氯甲烷、乙酸乙酯等)。样品浓度应在5%-10%左右。点样带应尽可能狭窄,以获得更好的分离效果。点样可用手工进行或自动点样仪。展开剂的选择及展开在进行PTLC之前应用分析型TLC预试验来确定展开剂。被分离物质的回收

83、吸附柱色谱(柱层析)⑴吸附剂的用量一般为样品量的30~60倍。样品极性较小、难以分离者,吸附剂用量可适当提高到样品量的100~200倍。据此可选择适当规格的色谱管,实验室中常用色谱管的规格如下所示,其高度与直径比(h/d)约为(15∶1)~(20:1)。柱色谱用的硅胶及氧化铝通常以100~200目或200~300目为宜,或甚至直接采用薄层色谱用规格,其分离效果可以大大提高。

94、吸附柱色谱⑵洗脱剂的选择,以TLC摸索洗脱条件装柱,湿法装柱(以起始洗脱剂拌匀装柱)或干法装柱

104、吸附柱色谱(3)样品的预处理能直接溶于洗脱剂的样品用适量洗脱剂溶解样品,尽可能少,以利样品在吸附剂柱上形成狭窄的原始谱带。不能溶解于洗脱剂的样品,则将用能使之溶解的溶剂溶解后,再用少量吸附剂拌匀,并减压抽干溶剂或在60℃下加热挥尽溶剂,置真空干燥器中减压干燥或直接减压抽干、研粉后再小心铺在吸附剂柱上。

114、吸附柱色谱(4)洗脱用溶剂的极性宜逐步增加,跳跃不能太大。实践中多用混合溶剂,并通过巧妙调节比例以改变极性,达到梯度洗脱分离物质的目的。一般混合溶剂中强极性溶剂的影响比较突出,故不可随意将极性差别很大的两种溶剂组合在一起使用。实验室中最常应用的混合溶剂组合如下:

12吸附柱色谱常用混合洗脱溶剂己烷-苯极苯-乙醚苯-乙酸乙酯性氯仿-乙醚氯仿-乙酸乙酯递氯仿-甲醇丙酮-水增甲醇-水

134、吸附柱色谱(5)为避免发生化学吸附,酸性物质宜用硅胶、碱性物质则宜用氧化铝进行分离。硅胶、氧化铝用适当方法处理成中性时,情况会有所缓解。通常在分离酸性(或碱性)物质时,洗脱溶剂中分别加入适量醋酸(或氨、吡啶、二乙胺),常可收到防止拖尾、促进分离的效果。

145、聚酰胺吸附色谱法聚酰胺(poliamide)吸附属于氢键吸附,是一种用途十分广泛的分离方法,极性物质与非极性物质均可适用,但特别适合分离酚类、醌类、黄酮类化合物。

15(1)聚酰胺的吸附原理系通过分子中的酰胺羰基与酚类、黄酮类化合物的酚羟基,或酰胺键上的游离胺基与醌类、脂肪羧酸上的羰基形成氢键缔合而产生吸附。至于吸附强弱则取决于各种化合物与之形成氢键的能力。

16⑵聚酰胺的吸附原理在含水溶剂中大致有以下规律:①形成氢键的基团数目越多,则吸附能力越强。②成键位置对吸附力也有影响。易形成分子内氢键者,其在聚酰胺上的吸附即相应减弱。③分子中芳香化程度高者,则吸附性增强;反之,则减弱。

17⑵聚酰胺的吸附原理吸附因为是在溶液中进行,故溶剂也会参加吸附剂表面的争夺,或通过改变聚酰胺对溶质的氢键结合能力而影响吸附过程。聚酰胺与酚类或醌类等化合物形成氢键缔合的能力在水中最强,在含水醇中则随醇浓度的增高而相应减弱,在高浓度醇或其它有机溶剂中则几乎不缔合。故在聚酰胺柱色谱分离时,通常用水装柱,样品也尽可能作成水溶液上柱以利聚酰胺对溶质的充分吸附,随后用不同浓度的含水醇洗脱,并不断提高醇的浓度,逐步增强从柱上洗脱物质的能力。

18⑵聚酰胺

文档评论(0)

vermonth155-2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注ppt课件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4613506700006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