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治国安民之基石——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型
新授课?章/单元复习课□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学科实践活动课□其他□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的最后一个单元的第一课,主要涉及社会治理。社会治理是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中国古代的基层治理以户籍管理和基层组织为单位进行,既保证赋役征发,也维护社会稳定,中国古代的社会保障体现为社会救济,侧重于政府的主导地位,民间起辅助作用,在封建社会后期,宗族及社会公益性组织的作用越来越大。户籍制度的社会管理蕴意始终如一,极大形塑了社会的阶层体系、流动模式、职业结构和生活样态。户籍制度、基层组织和社会保障举措三者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基石,、维系着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统治。基于以上内容,本课将学习主题确定为治国安民之基石,从三个角度推进教学驭民之术——从编户齐民到永停编审、治民之道—官民共治的社会治理、安民之举—博施济众的社会救助。
2.学习者分析
经过必修课程,学生对历朝的时代特点以及基本制度已有基本了解,特别是《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对我国古代赋税制度已有比较清晰的认识,这些都为本课学习打下了基础。但本课内容对学生来说相对陌生,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本课学完后,也将使知识连成体系,利于知识的关联和深化;学科素养方面,经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基本上具备了基本的学科素养,能够在唯物史观指导下在特定的时空背景下分析、认识历史;能够从各种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正确认识不同时代不同文明之间社会治理方式的多元特点;学习兴趣方面,户籍管理与生活关系比较密切;本课内容之前没有太多接触,既生疏也有一定新鲜感;本课学习有助于打通之前较难理解的土地、赋役制度,能够获得学习成就感;教师要尽量用文物资料、具体案例等创设情境,降低学习难度,激发学习热情。
3.学习目标确定
1.通过自主学习和史料阅读梳理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演变,分析其发展趋势,认识建立和管理户籍的根本目的,培育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2.通过史料阅读和分析比较,理解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特点,认识其对中国古代封建统治的历史作用和对当今户籍改革的借鉴意义。培育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3.通过自主学习,了解中国古代基层组织形态和基层社会治理状况,认识封建社会基层组织的任务,培育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4.结合中国古代的治国理念、经济变迁,深刻认识社会救济和优抚对国家治理的积极意义,培育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4.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和基层管理组织
难点:对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和基层管理组织有关的重要制度的概念理解。
5.学习条件支持
教材、学案、幻灯片
6.学习活动设计
过程
学习内容与教师活动(引领性问题)
学生任务或学习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或评价目标
环节一新课导入
以同学们熟悉的户口本导入,让学生结合户口本上的信息思考通过户口本我们能了解到哪些情况?
思考通过户口本能得到哪些信息:家庭构成、住址、个人信息
以同学们熟悉的户口本导入,让同学们了解当代的户籍管理同时引入对古代户籍制度的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环节二新课讲授
【任务一】任务一:认识古代中国的户籍制度及其演变
问题1:古代通过户籍制度想获得什么信息呢?为什么历代高度重视户籍的编制与管理?
问题2.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如何演变?(教师呈现学案表格,学生自主梳理)
任务二:探究东晋和宋朝户籍制度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结合课本上的思考题:根据材料思考东晋和宋朝户籍制度变化背后的原因是什么?给出学生一些材料补充,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1)东晋:黄籍、白籍和土断
结合课本:历史纵横给的史料进行分析
(2)宋朝:主户与客户
任务三:结合材料探究户籍制度的演变特点(趋势)
教师呈现材料,学生阅读分析概括户籍制度演变特点。
学生阅读材料思考并回答户籍制度想获得什么信息呢?为什么历代高度重视户籍的编制与管理?。
根据预习内容梳理各朝代户籍制度的演变
结合材料、课本内容及前面所学知识思考并回答问题
结合材料探究户籍制度的演变特点(趋势)
=1\*GB3①历史悠久,由复杂到简单;②户籍对民众的人身依附关系逐渐减弱;③户籍与土地、赋税逐渐分离;④传统的户籍制度逐渐被废除
培养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归纳总结的能力,同时以表格的形式梳理,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直观的认识到户籍制度的演变。
通过材料分析思考并回答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材料解读能力和学科素养。
引导学生通过材料,分析思考归纳概括户籍制度的特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材料解读能力和学科素养。
任务四:认识古代中国的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