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设计说明;1.在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2.结合时代背景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情感。
3.品味作品简洁凝练、意蕴丰富的语言。
4.厘清文章叙事线索,感受文章意味深长、引人入胜的写法。;1.引导学生品味作品简洁凝练、意蕴丰富的语言。
2.了解陶渊明及写作背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组织学生厘清叙事线索,感受文章曲折回环、引人入胜的写法。;情境导入;有位英国文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即便是在最痛苦的时候也能找到美好的因素。”1400多年前,一位中国诗人给我们描绘了一个理想的乌托邦社会——桃花源,这位诗人就是陶渊明。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他的《桃花源记》,去感受他笔下的理想世界。;预习检查;陶渊明(约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东晋诗人,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浔阳(今江西九江)人。他开创了文人诗歌创作的新领域——田园诗,故被称为“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代表作有《饮酒》《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等。本文文体为“记”,这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记”大多以记叙(表达方式)为主,兼有议论、抒情。;知识链接——写作背景;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学习任务一;文意疏通;学习任务一;学习任务一;学习任务一;学习任务一;学习任务一;学习任务一;(1)通假字
要:同“邀”,邀请。;学习任务一;学习任务一;学习任务一;学习任务一;学习任务一;学习任务一;读课文,完成下面的线索顺序图。;第一部分(1):写渔人偶然发现桃花林的经过。
第二部分(2、3):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桃花源人家做客及辞去的过程。
第三部分(4、5):写渔人离开桃源后,太守等人先后探访桃源未果的情形。;在这一课,我们初识了桃花源,积累了重点实词和虚词的用法,掌握了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厘清了文章的线索和层次。大家需要课下继续诵读并积累词义,达到熟练背诵的程度。;1.基础型作业:熟读并背诵课文。
2.发展型作业:①练习题;②用现代汉语改写《桃花源记》。;板书设计;;上节课,我们一同初识了桃花源,大家觉得桃花源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呢?今天让我们继续深入了解桃源之内涵及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感。;学习任务一;学习任务一;学习任务一;学习任务一;学习任务一;学习任务一;学习任务一;学习任务一;学习任务一;学习任务一;学习任务二;1.通过作者的描写叙述,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社会?;2.渔人既然“处处志之”,但“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是否矛盾?作者这样写用意何在?;怎样评价作者描写的“世外桃源”这一理想社会?;学习任务二;2.本文情节曲折、跌宕:;学习任务二;《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陶渊明因生活在战乱频繁的环境里,因而构建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表现了他对没有剥削与压迫的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批判,客观上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剥削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带有一定的复古倾向,是不可能实现的。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更应树立远大理想,将个人的利益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才能无愧于时代与民族。;1.基础型作业:完成课后积累拓展第六题。
2.发展型作业:完成“阅读突破-课外提升”“写作达标”练习题。;桃花源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新编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8 时间的脚印》课件PPT.pptx
- 新编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16 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课件PPT.pptx
- 新编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课件PPT.pptx
- 新编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3 安塞腰鼓 》课件PPT.pptx
- 新编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5 大自然的语言 》课件PPT.pptx
- 新编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课件PPT.pptx
- 新编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13 最后一次讲演 》课件PPT.pptx
- 新编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20 一滴水经过丽江 》课件PPT .pptx
- 新编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大自然的语言 》课件PPT.pptx
- 新编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灯笼 》课件PPT.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