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年份;年份;年份;年份;年份;虽然高考重视对诗的思想内容的考查,但对情感的把握仍是它命题的重点。即使不设主观题,也会在选择题中设专项考查。
高考情感题题干用语较为灵活,如“思想感情”(指感情)、“情感态度”“感情基调”“心态”等。有分析与概括两种答题要求。
答题要点不单一,多指向情感的丰富性。
就所考查情感的内涵看,无非三类:一类是关乎己与家的,一类是关乎国与世的,一类是家国交织在一起的。;请写出下列诗句所抒发的情感属于哪种类型。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3)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4)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5)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6)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7)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8)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9)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0)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1)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杜甫《旅夜书怀》)
(2)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3)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入浅黄。[刘禹锡《秋词二首(其二)》]
(4)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李华《春行即兴》)
;(5)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王维《归嵩山作》)
(6)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孟浩然《与诸子登岘xiàn山》);类型;类型;类型;类型;情语出现的位置:
直接情语,多出现在标题、开头、结尾处;在特殊情况下,也会在中间及小序中出现。
隐性情语,一般藏在写景叙事绘人的文字中和诗歌的中间位置,有时也会出现在注释中。
必须盯紧这些关键“部位”。;典例练习·2024九省联考
临江仙·正月二十四日晚至湖上
叶梦得
三日疾风吹浩荡,绿芜未遍平沙。约回残影射明霞。水光遥泛坐,烟柳卧攲qī斜。
霜鬓不堪春点检,留连又见芳华。一枝重插去年花。此身江海梦,何处定吾家。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①春色如旧,鬓已成霜,怅惘年华易老。
②江海流离,居无定所,慨叹人生飘零。
评分参考:
每答出一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例2.有人认为,这首诗“以情注物”,即将诗人丰富的情感倾注在所选取的物象中。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这一特点。(6分)
秋兴八首(其七)
杜甫
昆明池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②鳞甲动秋风。
波漂菰米③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关塞④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注】①昆明池:汉武帝在长安仿昆明滇池而建,以习水战。唐玄宗为攻打南诏,曾在昆明池演习水兵。②传说长安昆明池水边有织女像。水中有石鲸雕刻。③菰(gū):即茭白,一种草本植物。秋天结实,状如米,故称菰米。④关塞:指作者此时所在的夔州山川。;有人认为,这首诗“以情注物”,即将诗人丰富的情感倾注在所选取的物象中。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这一特点。(6分)
将对秋日衰败之景的感慨倾注于“织女”“石鲸”“菰米”“莲房”之中。池畔织女,徒负夜月;“石鲸”之像,风雨飘摇;菰米结实,任其漂荡;莲花飘坠,凋零萎褪。虚写昆明池衰败景象,正合“秋兴”之题意。
将对当今国势衰颓的悲叹倾注于“昆明池”中。如今杜甫身在夔府,心在长安,由昆明池想到汉武之功,由武功之盛又想到当今残破衰败、动荡不安的形势,抚今追昔,伤时念乱。;将对自身漂泊孤寂的慨叹倾注于“关塞”“鸟道”等物象中。诗人以“关塞”泛指秦蜀之间的高城险塞,以“鸟道”指山路之险峻,以“江湖一渔翁”自谓,写出世路艰难、风雨飘摇之中孤寂无所底止的沉哀。
【评分参考】每点2分,其中点明情感1分,结合诗句具体分析1分。共6分。;方法二借景察情
古诗内容,无非“情”“景”二字,借景抒情是古诗抒发感情最主要的方式,因此,借景察情应当成为学习古诗的基本功。
如何把握景物中的情感?
(1)揣摩所写景物的特点,包括声、色、形、态、味、虚、实、时令方面的特点,进而把握情感,这里尤其需要注意从景物色彩中揣摩情感。;(2)善于抓住景物前面的修饰语及后面的动词、形容词,把握景物特征,从中捕捉背后的情感。
(3)把握景与情之间的内在关系。
景与情的内在关系有两种:
一是情与景之间的一致性(相似性),即通常所说的“哀景哀情,乐景乐情”。
二是情与景之间的相反性,即通常所说的“乐景哀情,哀景乐情”。;1.同是描写田家生活,本诗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相比,表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