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告知患者安全用氧目的及注意事项,强调不能自行调节氧流量,做好四防,即防震、防火、防油、防热。3、遵医嘱,选择合适的氧疗方法。单侧鼻导管法将1根细导管插入一侧鼻孔,达鼻咽部,其深度相当于鼻尖至耳垂的2/3距离。双侧鼻导管法将π形吸囊的2个分流弯头插入病人鼻孔,深达1cm,鼻导管直径0.5cm,再将2根道管沿患者耳轮呈环状绕至下颌部,移动活扣,使之位于最佳点。鼻塞法导管顶端有一种塑料制成的直径1cm左右的球状塞,将其塞入一侧鼻孔内,鼻塞大小根据病人鼻孔大小而定,以塞满鼻孔,病人感觉舒适为度。面罩法将面罩置于病人口鼻部,用松紧带固定。第5页,共29页,星期六,2024年,5月4.遵医嘱根据病情调节合适的氧流量。氧浓度=21%+氧流量*4%5、使用氧气时,应先调节氧流量后应用,停用氧气时,应先拔出导管或面罩,再关闭氧气开关。6、密切观察患者氧气治疗的效果,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第6页,共29页,星期六,2024年,5月氧气监护缺氧症状改善:病人由烦躁不安变为安静。HR变慢、BP上升、R平稳。皮肤红润湿暖、发绀消失。氧气装置:有无漏气、是否通畅。第7页,共29页,星期六,2024年,5月氧疗的副作用:当氧浓度高于60%、持续时间超过24h,可能出现氧疗副作用。常见的副作用有:氧中毒肺不张呼吸道分泌物干燥晶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呼吸抑制第8页,共29页,星期六,2024年,5月结果标准1、患者或家属能够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服务满意。2、确保吸氧过程安全。第9页,共29页,星期六,2024年,5月准备1、人员2、用物3、评估患者及环境第10页,共29页,星期六,2024年,5月操作流程用物氧气装置一套(流量表、湿化瓶内盛无菌蒸馏水1/3-1/2满),橡皮管,一次性吸氧管(或备鼻塞、漏斗、面罩、氧气枕、氧气面罩)、电筒、治疗碗(内盛少量清水)、棉签、扳钳第11页,共29页,星期六,2024年,5月1、携用物至床旁,核对病人,解释取得合作2、将流量表及湿化瓶安装于墻壁氧气装置上,连接橡胶管3、检查、选择鼻孔,用湿棉签清洁鼻孔4、开流量表开关→调节氧流量→连接鼻导管→确定氧流通畅(遵医嘱调节合适的氧流量)5、测鼻导管需插入深度(鼻尖至耳垂的2/3),蘸水湿润后轻插入并固定第12页,共29页,星期六,2024年,5月6、观察病人用氧后的反应,记录用氧时间及流量7、停止吸氧时,拔除鼻导管,擦净鼻部关流量表,取下湿化瓶及流量表。8、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处理用物(严格按院感要求)。第13页,共29页,星期六,2024年,5月健康教育◆根据病情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呼吸。◆告知患者不要自行摘除鼻导管或者调节氧流量。◆告知患者如感到鼻咽部干燥不适或者胸闷憋气时,应当及时通知医护人员。◆告知患者有关用氧安全的知识。第14页,共29页,星期六,2024年,5月注意事项◆患者吸氧过程中需要调节氧流量时,应当先将患者鼻导管取下,调节好氧流量后,再与患者连接。停氧时,先取下鼻导管,再关流量表。◆持续吸氧的患者,应当保持管道通畅,必要时进行更换。◆观察评估患者吸氧的效果,实验室指标氧气装置有无漏气是否通畅,有无氧疗副作用出现。第15页,共29页,星期六,2024年,5月氧气管护理1、湿化瓶及内液的更换。2、氧气管的更换。第16页,共29页,星期六,2024年,5月雾化吸入第17页,共29页,星期六,2024年,5月压缩雾化原理:压缩泵产生压缩空气通过导管输送到雾化瓶,雾化瓶内装有专用的治疗疾病的液体药品,高压空气在高速流过雾化瓶时将液体药品雾化成非常细小的颗粒。其中对于哮喘的有效颗粒在5微米以下,一般的压缩雾化泵的雾化颗粒在5微米以下的百分含量在50%以上。第18页,共29页,星期六,2024年,5月目的1、吸入药液、消炎祛痰、稀释痰液、湿化气道、减轻咳嗽。2、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通气功能。3、预防呼吸道感染。4、应用抗癌药物治疗肺癌。第19页,共29页,星期六,2024年,5月工作目标遵医嘱为患者提供剂量准确、安全、雾量适宜的雾化吸入。第20页,共29页,星期六,2024年,5月工作规范要点1、遵循查对制度,符合标准预防、安全给药的原则。2、遵医嘱准备药物和雾化装置,并检查装置性能。常用的药物抗生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