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12课鲁迅《祝福》
一、知识积累
1、“祝福”
“祝福”是旧时浙江绍兴一带曾经流行过的一种习俗。每年旧历年底,地主和有钱人家举行年终大典,杀鸡、宰鹅、买猪肉,并将三牲煮熟作为“福礼”,恭请天神和祖宗享用,感谢他们保佑当年“平安”,并祈求来年“幸福”。
2、背景
《祝福》叙述的是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黑暗现实。农民问题是鲁迅这一时期一直探索的问题。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中国的帝制政权,但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被彻底摧毁,封建的思想观念和礼教仍顽固地束缚着广大农民,尤其是妇女,她们更是承受着难以想象的肉体、精神的双重重压。五四运动提出了“民主、科学”“打倒封建礼教的”的口号,妇女解放问题也成了这个时期鲁迅探索的主题。《祝福》作于1924年。祥林嫂死于1924年。
二、课文内容
1、文章脉络
1-33祥林嫂凄然死去(结局)
34-53祥林嫂初到鲁镇(开端)
54-65祥林嫂被迫改嫁(发展)
66-111祥林嫂再到鲁镇(高潮)
倒叙:将事件结局或事件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开头来叙述,再按事件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某个部分提前,其余仍是顺叙)。
结构上:把悲惨的结局放开头,巧妙地设置悬念,使读者急于探求事情原委,有一定的吸引力;
内容上:把祝福的景象和祥林嫂的死连在一起,营造浓厚的悲剧氛围,形成强烈的对比。
2、“我”的作用
①线索作用。以“我”之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串连全文。
②叙述者:有限叙述视角,主要以“我”的视角展开叙述,更真实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抒情。
③亲历者和旁观者: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客观性
④参与者:一般是作为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
⑤体验者:代替作者议论、抒情,表达主旨和情感倾向,拓展主题意蕴空间。
3、人物形象
①鲁镇闲人
麻木不仁、冷漠愚昧的看客
②柳妈
柳妈是一个旧社会的受害者,是个吃斋念佛的善女人,她受封建迷信和封建礼教思想毒害很深,相信地狱、报应之类的封建迷信思想和“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理学信条。
③夫家大伯
麻木冷酷、残忍自私——封建家长制的帮凶
④婆婆
精明能干、自私贪婪——封建家长制的代表。
⑤卫老婆子
卫老婆子是一位利欲熏心、毫无人情味、虚伪狡黠的市侩形象。
⑥鲁四老爷
封建、迂腐、保守、顽固,虚伪、冷酷无情、伪善。以读书人自居,尊崇理学和孔孟之道,实则假斯文:道貌岸然,虚伪迂腐,坚决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
⑦祥林嫂
安分,善良,温顺、勤劳善良、安分守己、吃苦耐劳、质朴、顽强,生活要求低。
4、主旨
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她勤劳善良、安分守己、吃苦耐劳、质朴、顽强,生活要求低;但在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旧社会里,她曾不断地挣扎与反抗,不但不能争得做人的起码权利,反而被践踏、遭迫害、被愚弄、受鄙视,最终为旧社会吞噬。最后还是被社会压垮了,在“祝福”中走向死亡。
祥林嫂的悲剧深刻揭示了旧社会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摧残和迫害,控诉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第13课施耐庵《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一、知识积累
1、背景
北宋末年,封建统治者昏聩淫逸,外族入侵,加之连年自然灾害,民不聊生,正如书中所写的:“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于是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接连地爆发。
《水浒》生动地描写了一支以宋江为首的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军的诞生、发展、失败的全部历程,深刻地揭示了“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以及起义最终演变为悲剧的历史原因,揭露了封建地主阶级的黑暗统治,歌颂了农民阶级的革命斗争,塑造了一个个为人民所喜爱的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英雄人物。
2、解题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水浒》七十一回本第九回。本文是清初金圣叹的删节本。
①林教头:即林冲,原是北宋京城八十万禁军教头。
②“风雪”:是指故事发生的天气环境。
③“山神庙”:是指故事发生的地点。
3、《水浒传》中大量使用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手法——“草蛇灰线法”。
“草蛇灰线”是中国古典小说一种独特的结构技巧。
这种结构技巧是反复使用同一词语,或者多次交代某一特定事物或特定人物,可以形成一条若有若无的线索,贯穿于情节之中。这条线索,犹如蛇行草中时隐时现,犹如缝衣之线,从炉灰中拖了一下,留下的痕迹若有若无,似断非断,似连非连,在情节中前后起伏照应,看似不显眼实则极其严密。这些伏笔埋得很深却收尾相应,因此称作“伏脉千里”。
二、课文内容
1、梳理故事情节,理清大致脉络
按照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步骤,概括格式:人物+事件
序幕(1):林冲沧州遇旧知
开端(2-5):林冲市场买刀寻仇
发展(6-9):林冲接管草料场
高潮结局(10-12):林冲杀敌山神庙
明线:林冲由忍辱负重到奋起反抗的性格转变。
暗线:反动统治者实施陷害林冲的诡计。
2、林冲人物形象
忍辱求安、委曲求全、安分守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四川省南充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质量检测试题及答案.docx
- 2024-2025学年度高一上学期辽宁省实验中学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 2025届高考作文预测及佳作赏析:心之所向,光之所至.docx
- 2025届江西省九师联盟高三1月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 2025年高考作文备考训练:“来都来了”与“兴尽而返”.docx
- 2025年高三语文寒假作业(8):默写专题练.docx
- 2025年高一高二语文寒假作业(8):默写专题练.docx
- 2025年上海市高考作文备考之思辨语段怎么写?.docx
- 2025年上海市高考作文主题整理:突破自身局限(附交附范文).docx
-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