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附中版)-(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湖南师大附中2024—2025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1.D(D项,原文为“从先秦以来,人们强调诗歌源于人间的生活……正是在这种文化土壤中,‘诗言志’成为中国诗歌的开山纲领”,而非“‘诗言志’……突出强调了诗歌应源于人间的生活”;且“提出”应为“首见”。)
2.C(A项,“希腊神话将神话人物视为人类唯一顶礼膜拜的异己力量”错误,“唯一”之说太绝对化。B项,由原文可知,《离骚》中的记载,其神话色彩与《山海经·大荒西经》的记载不相当。D项,“他对魏晋诗歌‘人本精神越来越占压倒优势’价值取向的批判”错误。“坎壈”一词表示命运的不幸和人生的挫折,而“咏怀”则表示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这正体现了钟嵘慧眼识别并认同郭璞《游仙诗》中个人精神阐发的趋向,选项曲解文意。)
3.A(A项意为“人类在最初阶段,群聚在一起”,而其他三项均是强调人的价值,正是人本观念的体现。)
4.①文学艺术生成(“起源”或“创造”也可)②人本精神越来越占压倒优势(或“人本精神成为中国文学艺术的最高准则”)③仰韶文化彩陶器具上的图案(每空1分)
5.①中国古代有自己的神话体系,只是不同于西方将目光聚焦于天庭诸神的西方神话而已。
②在思想上,中华文明以人本主义为基石。中华先民对自身力量充满信心,无需屈从、依附于神,人的智慧也非来自神的启示。如女娲、夸父等的神格其实就是崇高伟大人格的升华。
③在表述上,中国古代神话以展现英雄事迹的方式进行文学表述。神话人物主要不是作为人类的异己力量出现,主要活动场所是人间,主要事迹是人类早期生产活动的艺术夸张。如大禹治水、后羿射日等表述便是古代人间领袖的英雄事迹。
(先表明该观点,再分别从思想基础和文学表述两方面具体分析。每点2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6.B(“有过对觉醒的痛苦的回避”错误。由第②段“他深知觉醒者必然历经痛苦,一旦觉醒并发出呐喊,则必须有不可动摇的意志和始终不渝的坚持”可知,他并非逃避,而是感觉一旦行动则必须有非凡的意志与坚持,责任重大,不敢轻易行动。)
7.D(“文章以鲁迅的觉醒为主线”错误,本文的情感态度的主线是肯定鲁迅助力青年在追寻光明而宽阔的人生境界方面的付出与牺牲,表达对鲁迅的敬意。)
8.①鲁迅战胜了对觉醒的迟疑,以唤醒沉睡的人为目的进行文学创作。
②鲁迅承受着精神痛苦和外在攻击,始终坚持寻找光明的前途,作品给人以希望。
③鲁迅以利他、牺牲、隐忍的态度,对青年怀有关爱和呵护,坚持帮助扶持青年。(每点2分,共6分)
9.①《孔乙己》中咸亨酒店中的掌柜的、短衣帮酒客、小伙计等,都是看客。(1分)他们看不起孔乙己这个没有功名的读书人,调侃他的伤疤,以他的悲惨遭遇为笑料,来获得自我满足,体现了他们的冷漠、无聊、庸俗与愚昧。(2分)
②《祝福》中鲁镇上的人们是看客。他们听取阿毛的故事,很快又失去耐性,他们主动挑起祥林嫂头上伤疤的话题;(1分)表现了他们的猎奇心理和缺乏同情心、
恶意与愚昧。(2分)(结合鲁迅其他作品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10.ACF(原文:盖其兵屡败,意夫孟子之来,必有奇谋秘计以取胜于邻国,而洗其屡败之过也。)(每处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11.B(A项,“无以”意为没办法,与“有以”意思相反。B项,两者都是结构助词,起取消主谓独立性的作用。C项,“君臣固守以窥周室”的“固”意为“牢固”。D项,两者都是宾语前置。)
12.D(“节俭并不是圣人遵循的中庸之道”归因不全面,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是“君子不以天下俭其亲”。)
13.(1)统治者不仁德百姓就不会生活安定,统治者不讲道义百姓就会乐于尔虞我诈,这样给百姓造成的损害就大了。(大意2分,“不得其所”“诈”各1分。)
(2)所以孟子对梁惠王,只是宣扬仁义而不涉及利益,是谈话对象不同的原因。(大意2分,“直”“故”各1分。)
14.①子思言利的原因是他说话的对象是智者,(1分)②孟子不言利的原因是他谈话的对象是俗人,(1分)③两人都强调以仁义治国。(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5.C[从全词来看,这里的“君”应该是指王缄,下片切入现实中的送别,此句意思是在送别的酒宴中你(王缄)未见到我的别愁,归来后我才发现自己已悲伤到无肠可断。]
16.①开篇“忘却”正话反说,表达的正是对亡妻压抑不住的思念之情。②“凭将清泪洒江阳”,化抽象为具体,把思念倾注在泪水之中,流露出词人思念亡妻的哀婉急切。③“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凉”,以故乡无恙反衬出词人羁旅天涯的孤寂与悲凉。④“坐上别愁君未见,归来欲断无肠”,则以“断肠”代悲伤,在酒席的强颜欢笑中充满了离愁别绪,寓意悲伤到了极点。⑤“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运用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人教大同版(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2Myfamily课后作业.docx
-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2.docx
- Unit1Weletomynewhome!Lesson1-Lesson2(教案)-四年级英语下学期(人教精通版).docx
- 甘肃省酒泉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物理试题2.docx
- Unit2BeingagoodlanguagelearnerListeningUnderstandingandCommunicating教学设计-高中英语重大版.docx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启示一堂精彩的看图写话课(1).doc
-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高三年级上学期阶段性诊断检测语文试卷2.docx
- 【情境探究】第四章第6课时离子键-高一化学卓越讲义(原卷版).docx
- 26月球(知识点练习)--四年级下册科学.docx
- 根茎叶(教学设计)科学三年级下册人教鄂教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