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最高法批复新公司法88条后这4个情形下依旧会担责
自2024年12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批复后,新《公司法》第88条第1款不适用溯及力!
很多股东和老板就想着:我多年前已经转让了股权,现在是否意味着不用再担心第88条的影响,可以高枕无忧了?
目前尚无直接的司法解释和指导案例。在最高法院的批复中,也仅表明要“根据原《公司法》等有关法律规定的精神公平公正处理”。
那么,对于在新《公司法》生效前已完成股权转让的前股东,如何处理Ta们与公司之间的债务责任问题呢?前股东是不是可以当甩手掌柜了呢?如果前股东已经转让股权,而现任股东未按期完成实缴,或者公司无法清偿债务,前股东需不需要兜底呢?对于被拖欠债款的债权人还能不能靠88条去向前股东追债呢?
2024年12月27日,人民法院案例库新增了4个涉及新《公司法》实施前,股东在未到出资期限时就转让未完成实缴的股权的案例。这些案例具有很强的示范价值,在这一阶段可以作为主要的实务参考。
本文通过对四个案例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出在涉及股东未到出资期限就转让股权时何种情形需要前股东承担责任,何种情形不需要前股东承担责任,并与案例内容进行了对应以供各位参考!
(注意,本文讨论的是新《公司法》生效前,也就是2024年6月30日之前的股权转让。根据最高法批复,2024年7月1日之后转让未完成实缴的股权,还是直接适用新《公司法》第88条第1款的规定,需要承担对应的补充责任。)
01案件一:为了躲债找人接盘,属于恶意转让,无法逃避责任
02案件二:在公司被起诉期间恶意转让股权,无法逃避责任
03案件三:在公司经营正常时转让股权,属于正常商业行为,前股东不担责
04案件四:转让股权时,公司有偿债能力且未损害公司偿债能力,不担责
05四个案例的要点总结
5.1前股东承担责任的4个情形
5.2前股东不承担责任的4个情形
01
案件一:为了躲债找人接盘,属于恶意转让,无法逃避责任
第一个案例,是关于没到出资期限,股东就在公司无力清偿负债的情况下向明显不具备缴纳出资能力的人转让股权的故事。
某物流公司于2014年成立,注册资本为300万元,由姚某和陈某(下共称前股东)共同认缴出资,出资期限均为2034年12月16日。
2019年,这家物流公司出现了严重的交通事故,面临大额赔偿,相关人已经将该物流公司告上了法庭。
2019年7月,前股东迅速将其持有某物流公司的全部股权,以零价转让给了吴某(下称现股东)。现股东是一个身患恶性肿瘤的低保户,他没有任何经营能力,对某物流公司的情况也一无所知,仅出于朋友间帮忙,就这样成为了股东。
同年9月,某物流公司等人被法院判决需要连带赔偿韩某94万余元,而原告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后,发现其根本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
后来法院裁定追加现股东为被执行人,可现股东同样没有财产可供执行,法院两次裁定终结执行程序。
原告遂决定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前股东在其认缴出资的范围内连带清偿物流公司对他们的债务。
一审时,法院驳回了原告的全部诉讼请求。理由是前股东的股权转让时没有到出资的最后期限,不用实缴帮公司还债。原告不服,提起上诉。
二审发生了逆转,法院经调查发现,前股东在明知公司因无力承担重大交通事故高额赔偿已经被起诉的情况下,还是以零对价把股权转让给了明显没有出资能力的现股东,并且其根本无法解释公司公章、营业执照以及资产的交付事宜。
法院认为,前股东是在利用公司股东的出资期限利益恶意逃避债务,这种行为严重侵害了公司债权人的利益。
最终,二审法院判决前股东在未缴纳出资的90万元范围内,对物流公司所负原告的债务承担补充赔偿责任,和一审结果发生了巨大的反转。
从本案,我们可以总结出两个要点:
要点1:转股虽是商业行为,但前股东零价转股、受让者无出资能力不合理,要遵循公平诚信原则。
要点2:公司面临重大债务或被起诉期间时,未完成实缴的前股东低价将股权转让给难以承担责任的“接盘侠”,属于恶意转让,无法逃避责任。
02
案件二:在公司被起诉期间恶意转让股权,无法逃避责任
第二个案件与第一个有些相似。
2014年,某公司设立,注册资本为100万元,沈某(下称股东1)认缴出资80万元,杨某(下称股东2)认缴出资20万元,出资期限为2024年4月之前。
2015年,某公司变更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股东1认缴出资4000万元、股东2认缴出资1000万元,出资期限不变。
2017年,经公司股东会决议,股东2将10%股权转让给股东1,另10%股权转让给潘某(下称股东3),至此股东2已转让全部股权。
2018年8月,陆某、曹某(下共称原告)以服务合同纠纷将某公司诉至法院,要求某公司退款149万余元。
才过去一个月,可能出于躲避债务的意图,股东1就将90%的股权以1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