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项目五液体制剂
任务一液体制剂的概述任务二低分子溶液剂任务三胶体溶液型液体制剂目录项目五液体制剂任务四混悬剂
任务五乳剂任务六按给药途径和应用方法分类的液体制剂目录项目五液体制剂任务七液体药剂的包装与贮存
混悬剂任务四项目五液体制剂
任务四混悬剂(一)混悬剂的含义混悬液型液体制剂系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于液体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相液体药剂,亦称为混悬剂。属于粗分散体系,分散相大小一般在0.1~10μm之间,也有50μm或更大。干混悬剂是按混悬剂的要求将难溶性固体药物与适宜辅料制成粉状物或颗粒状制剂,临用时加水振摇即可分散成混悬液,其优点是稳定、简化包装,便于贮存和携带。一、概述
任务四混悬剂(二)混悬剂的质量要求与应用1.质量要求混悬微粒细微均匀沉降缓慢,沉降后不结块,稍加振摇后应迅速分散黏稠度适宜,便于倾倒不沾瓶壁;外用易于涂展,不易流散,干后能形成保护膜标签上应注明“用前摇匀”2.应用不溶性药物需制成液体剂型应用使用浓度超过了溶解度两种溶液混合时溶解度降低或产生难溶性化合物产生长效作用一、概述为了安全起见,毒性药物小剂量的药物,一般不应制成混悬剂使用。
任务四混悬剂(三)混悬剂的稳定性1.混悬微粒的沉降微粒沉降速度符合斯托克斯定律。式中,V为微粒沉降速度,r为微粒半径,ρ1为微粒密度,ρ2为分散介质密度,η为分散介质的黏度,g为重力加速度。延缓微粒沉降速度的措施:①粉碎药物,使混悬微粒粒径减少,此措施效果最好;②向混悬剂中加入糖浆、甘油等,使微粒与分散介质之间的密度差减少;③向混悬剂中加入黏性较大的高分子助悬剂,使分散介质的黏度增大。2.润湿加入润湿剂可降低固液间的界面张力,去除固体微粒表面的气膜,使制成的混悬剂分散均匀、稳定。一、概述
任务四混悬剂(三)混悬剂的稳定性3.混悬微粒的电荷与水化混悬微粒荷电,具有双电层结构和ζ电位。由于微粒表面带电,水分子可在微粒周围形成水化膜,微粒的电荷与水化有利于混悬剂的稳定。4.絮凝与反絮凝加入适当电解质使ζ电位降低,形成疏松的絮状聚集体的过程称为絮凝,加入的电解质称为絮凝剂;加入电解质增大ζ电位,增加混悬剂流动性的过程称为反絮凝,加入的电解质称为反絮凝剂。5.其他(1)药物的晶型:多晶型药物在混悬液中可因转型而结块,应防止晶型转变。(2)分散相的浓度:分散相浓度过高或过低,混悬液均不稳定。(3)温度:温度变化影响稳定性。冷冻能破坏混悬液的网状结构使稳定性降低。一、概述
任务四混悬剂(一)助悬剂1.高分子物质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聚乙烯醇等。2.低分子物质内服常用糖浆,兼有矫味作用;外用常用甘油。3.皂土类主要是硅皂土和胶体硅酸镁铝。4.触变胶如2%硬脂酸铝植物油胶体溶液。助悬剂可增加分散介质的黏度,吸附在微粒表面形成保护膜,个别尚有触变性,延缓晶型转化和结晶长大。疏水性强的药物多加,亲水性药物少加或不加助悬剂;相对密度小的药物可用甘油、糖浆等低分子助悬剂,相对密度大的药物可用西黄耆胶等黏性强的助悬剂。二、混悬剂的稳定剂
任务四混悬剂(二)润湿剂1.表面活性剂HLB值7~9之间,内服润湿剂可选用聚山梨酯类。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应考虑对ζ-电位和沉淀物状态的影响。2.甘油、乙醇甘油、乙醇等也有一定的润湿作用。(三)絮凝剂与反絮凝剂絮凝剂和反絮凝剂均为电解质,如酒石酸盐、酸式酒石酸盐、枸橼酸盐、酸式枸橼酸盐和磷酸盐等。大多数需要贮藏放置的混悬剂宜选用絮凝剂,其沉降体系疏松,易于分散。若要求微粒细、分散好的混悬剂可使用反絮凝剂。二、混悬剂的稳定剂
任务四混悬剂(一)分散法1.操作药物→粉碎→分散→混悬剂2.设备研钵、乳匀机、胶体磨3.加液研磨法一般为一份药物加0.4份~0.6份液体,使成糊状时研磨效果最好。亲水性药物可选择药物的水溶液或黏稠的助悬剂如胶浆剂、甘油、糖浆等进行加液研磨。疏水性药物应首选润湿剂如乙醇、甘油、表面活性剂等加液研磨。三、混悬剂的制备
任务四混悬剂(二)凝聚法1.化学凝聚法两种或以上化合物经化学反应生成不溶解的药物悬浮于液体中制成混悬剂的一种方法。2.物理凝聚法更换溶剂法,如微粒结晶法即为其中一种,系指将药物制成热饱和溶液,在搅拌下加到另一种不同性质的冷溶剂中,使之快速结晶,得到10μm以下(占80%~90%)的微粒的方法,然后再将微粒分散于适宜介质中制成混悬剂。三、混悬剂的制备为使微粒细小均匀,凝聚法应控制反应条件,如药物的浓度、反应温度、加入顺序、加入速度、搅拌速度等因素。
任务四混悬剂1.粒径微粒的大小及分布情况是重要指标。常用显微镜法、库尔特计数法。2.沉降体积比沉降体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