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1)给加着重号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B);3.下列有关新闻常识和课文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二、课外提升
4.2024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9周年,光
明中学八年级(1)班将开展以“反对战争,热爱和平”为主题的综合性
学习活动,请按要求完成任务。;根据官方统计,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民伤亡3500万以上;中国官
方财产损失和战争消耗达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则有5000多亿美
元(按1937年比价)。这组数字非常大,从整体上反映了中国人民遭受的
苦难。而数字的背后,还有无数血淋淋的事实,有些我们知道,有些则
被历史的尘埃所掩盖。;(2)“武”字与战争密切相关。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把“武”解释为
“止戈为武”。下列对这一解释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C);(3)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我们应珍惜和平,力图谋求国家富强,
推动世界各国共同发展。请仿照例句写句子。
示例:和平为光,世界为花,唯有以光育花,才可繁花似锦。
和平为土,世界为木,唯有,才可?。;5.某班要以“烈士纪念日”为主题出一期黑板报,需要引用古诗。请
你从下面选出最恰当的一项(C);6.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新闻具有三个基本特征:真实性、及时性和公开性。①消息一般包括
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②通讯是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具体、生动、形
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③新闻特写摄取新闻
事实中最富有特征和表现力的片段,通过多种表现手法做具有强烈视觉及
情感效果的着力刻画,使其产生立体感,从而更集中、突出地表现新闻事
实和主题。④新闻评论主要运用议论、说明的表达方式,它具有独特的组
织手法、表达技巧和选材角度,包括时事评论、报刊社论、短评等。;(1)文段中关于新闻的表述,说法有误的一句是(A);;8.新闻评论强调就事论理,需要很好地处理记叙和议论的关系。请结
合课文第2段的内容,谈谈你的理解。;9.课文第5段中引用了《纽约时报》的一则报道,有什么作用?;10.南京这座城市由“恐怖之城”变为“和平之城”,有什么意义?;1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二、课外提升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历史不可忘奋斗创未来
徐杨
①9月18日,刺耳的警报声再次划破沈阳上空。这是一种警示,警
示我们永远铭记历史!;②91年前,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中国由此陷入了前所未有
的深重灾难之中。91年过去,回想起来仍痛彻心扉:一夜之间沈阳失
陷,几个月东北几近丧失。日本军国主义则更加贪婪,肆无忌惮地将侵
略魔爪从东北伸向了全中国。
③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弱国弱民,一盘散沙,人为刀俎,
我为鱼肉。危如累卵的中国,呼唤一支能够聚沙成塔、握指成拳的先进
力量,以力挽狂澜之势凝聚起全民族的磅礴伟力,将侵略者赶出中国!;④是中国共产党,在九一八事变第二天就发出了中国第一份抗日宣
言,吹响了挽救民族危亡的第一声号角;是中国共产党,冲破国民党的
“不抵抗政策”,义无反顾战斗在最前线,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等
大批优秀共产党员在东北领导武装抗日;是中国共产党,毅然决然地担
起了抗日救国的重任。;⑥铭记历史,警示未来。我们要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励
精图治,奋发图强,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阔步前进,谱写全面建设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
⑦历史反复证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
的命运所系,前途所在;坚定不移跟党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
懈奋斗,中国号巨轮就一定能劈波斩浪,驶向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⑧勿忘九一八,就是要从历史中汲取力量——在抗日战争壮阔进程
中孕育出的伟大抗战精神,永远是强大精神动力。我们要勇于斗争、敢
于胜利,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
⑨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回望来路,伟大的中华
民族,历经苦难,铸就辉煌;展望未来,新时代的中国,朝气蓬勃,踔
厉奋发!
(选自2022年9月18日新华网,有删改);12.作者想通过这篇时事评论告诉我们什么观点?(2分);13.同桌小江同学询问你这篇文章②③两段有什么作用,请你告诉他。
(4分);14.第⑤段中加着重号的“3500多万”“14年”可以删去吗?说说理由。
(4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