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东北三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份联考调研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东北三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份联考调研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

PAGE

PAGE1

东北三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

12月份联考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在红山文化晚期的早段,牛河梁遗址率先开始出现使用彩陶筒形器并随葬彩陶瓮的现象,但此时大都局限在牛河梁地区;进入晚段,以牛河梁遗址为代表的高领筒形器广泛出现在大凌河流域,不论是形制还是纹饰都在大凌河流域呈现更加统一的趋势。这体现出()

A.文化传播路径单一 B.大一统趋势的形成

C.区域文化出现整合 D.文明中心发生迁移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根据材料概括可知:在红山文化晚期,从牛河梁遗址开始,彩陶器具的使用和形式在大凌河流域变得统一,这说明在区域内不同文化特征出现的整合趋势,C项正确;材料涉及了牛河梁文化对其他地区的影响,未涉及文化传播的路径,不能得出文化传播路径单一,排除A项;以牛梁河遗址和对其他地区的影响不能看出大一统的趋势,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区域文化的整合,未涉及文明中心的地理变化,排除D项。故选C项。

2.东汉顺帝之前,察举制通常不试笔墨,因此乡议被格外看重。求仕之人往往将孝悌之事放于第一位,整个社会中士人以节义相标榜之风盛行。由此可知,当时社会()

A.儒家思想影响深刻 B.文化水平得到提升

C.政治风气清正廉洁 D.宗族势力逐渐式微

【答案】A

【解析】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据材料可知,汉朝时期,求仕之人往往将孝悌之事放于第一位,整个社会中士人以节义相标榜之风盛行,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A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儒家思想的影响,没有涉及文化水平信息,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儒家思想的影响,没有涉及清正廉洁,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宗族势力的发展情况,排除D项。故选A项。

3.《新旧唐书互证》中称:“唐中叶以后,节镇加宰相衔者极多,谓之‘使相’,亦称‘外宰相’,非真宰相也。”“使相”一职的流行主要反映出()

A.中央权威弱化 B.地方人才比较匮乏

C.地方官员腐败 D.中枢权力发生异变

【答案】A

【解析】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中叶以后(中国)。据题干“唐中叶以后,节镇加宰相衔者极多,谓之‘使相’,亦称‘外宰相’,非真宰相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唐朝中叶以后,“使相”这一职位流行。“使相”是节镇加宰相衔,但并非真宰相,这一现象反映出地方势力的膨胀。由于地方节镇势力增强,他们能够获得宰相衔,这意味着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在减弱,中央的权威被弱化了,A项正确;“使相”的流行与地方人才匮乏没有关系,它主要是政治权力结构变化的体现,排除B项;“使相”一职的流行不能直接反映地方官员腐败问题,它更多地体现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关系,排除C项;“使相”并非中枢权力内部的异变,而是地方势力与中央关系的一种表现,中枢权力仍然在中央的三省等机构,排除D项。故选A项。

4.元明时期的剧作家高明为《琵琶记》落下了“不关风化体,纵好也徒然”的注脚;明代丘濬在其剧本《伍伦全备忠孝记》中宣称:“若于伦理无关紧,纵是新奇不足传。”这表明元明戏剧()

A.是社会宣传主要形式 B.兼有社会教化功能

C.体现世俗文化的特征 D.隐含一定叛逆色彩

【答案】B

【解析】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明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元明时期的戏剧,具有风化、伦理等思想的宣传,体现了戏曲的社会教化功能,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对比信息,无法判定社会宣传是否是主要形式,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戏曲的教化功能,而非世俗文化特点,排除C项;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得出叛逆色彩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

5.顺治帝曾说:“巡抚专制一省,凡刑名钱谷、民生吏治,皆其职掌;至于总督,乃酌量地方特设,总理军务,节制抚、镇文武诸臣,一切战守机宜,调遣兵马重大事务,当悉心筹画。”而现实中,总督也综理民事,巡抚亦有管理一省军务之责。这种分工协作模式()

A.混淆了督抚权责划分 B.适应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iaoyez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