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PAGE4/NUMPAGES4
青大附中初一语文教案
课题
8.《时间的脚印》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授课时间
20252.
主备人
关静谭硕
单元目标
1.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筛选主要信息,读懂文章阐述的事理;
2.学习分析推理方法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质疑问题激发科学探究兴趣;
学习目标
1.熟记“掸”“砾”“麓”“壑”,“龟裂”的“龟”等字的读音;熟记“帷幕”“腐蚀”等字的字形;理解成语“海枯石烂”的意思。
2.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明确文章的说明方法。品味文章生动有趣的语言,学习本文的写法。
3.激发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培养理性思考、自主探究的科学精神。
重点难点
1.把握说明内容,理清文章结构。学习逻辑说明顺序和生动的说明语言。
2.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感悟科学精神,培养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教学方法
1.教法:讲授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朗读教学法。
2.学法:合作学习法、朗读学习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堂引入
时间是一个神秘的概念,是古往今来人们谈论的一个热门话题。在不同人的眼里,它有不同的含义。那么,在地质科普作家的眼里,时间又是一个怎样的概念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著名科普作家陶世龙的《时间的脚印》,和陶老先生一起探索大自然。
1.学生查阅文本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在课上展示查阅的资料。
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可以提升学生自学能力,同时引起学生兴趣
学习任务一
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
答案:本文是一篇科普作品,介绍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说明认识岩石这一奇异功能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文章根据大量的事实和科学原理,对为什么岩石能记录时间,岩石怎样记录时间,岩石记录时间的意义等问题,作了深入浅出的说明。
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问题。
意在通过初读课文,梳理文章内容
学习任务二
为了更好地帮助读者理解文意,请速读课文,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画出这些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例如:
空气和水中的酸类,腐蚀了岩石中的一部分物质。水流和风还不断地冲刷、吹拂着它。特别是刮风沙的时候,就像砂轮在有力地转动,岩石被磨损得光溜溜的,造成了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
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风沙比作砂轮,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风沙等自然力对岩石的侵蚀作用。
当然我们也不能忘掉人的作用。例如,在建筑兰新铁路的时候,一个山头在几分钟内就被炸掉了,这相对地质作用的速度可要快多了。
举例子、作比较。以建筑兰新铁路时,人们炸掉山头为例,具体地说明了人对岩石的破坏作用。将人对岩石的破坏速度与地质作用的速度进行比较,突出了人对岩石的破坏作用不容忽视。
根据计算,大约3000到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1米厚的岩石。
列数字。用概数准确地说明了形成1米厚的岩石需要的时间,使读者对岩石的形成速度有个大致的概念。
1.迅速朗读,在文章中圈点勾画出运用说明方法的句子边读边批注,课堂交流展示
以“速读”的方式二次朗读,通过圈点勾画的方法,回顾已经学过的说明方法。
学习任务三
品味文语言找一找这样的句子,品读并体会其作用。
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
“攻击”一词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攻击”是进攻的意思,它使阳光、霜雪、风、雨等有了行为意识,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岩石时刻受到破坏,语言极富表现力。
大块的石头破碎成小块的石子,小块的石子再分裂成细微的沙砾、泥土。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碎石、沙砾、泥土被它们带着,开始了旅行。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了狂风、洪水、冰河等自然力的气势。“冲来了”“爬来了”是一种拟人化的描述,增强了洪水、冰河的动感和目的性,表现了它们势不可当的威力。用“爬”字,形象生动,而且显出移动的缓慢。
1联系上下文品读关键词句,来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让学生边读边批注,品味作者用语亲切生动,为体会情感做铺垫
学习任务四
这课我们已经学习完了,下面请你们概括归纳一下主题。通过这课的学习,我们有着怎样的感悟呢?
本文作者以充满智慧的笔触,将岩石能够记录时间的原因以及怎样记录时间向我们进行了介绍,并以丰富的实例和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引起人们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启示人们珍惜时间,并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去读懂大自然的记录,造福人类。
四人小组讨论,深入理解探究文章主旨谈谈感悟。
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促进学生进行信息交换、思维碰撞。
课后作业:
必做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解词2遍;
2.完成同步同课时;3一课一练
选做作业:
阅读《从幻想走向现实的全息技术》一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