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隧道选线设计
本章内容提要本章教学目标:熟悉隧道位置选择的原则;熟悉隧道洞口位置选择遵循的原则和依据,了解隧道洞口平面及纵断面设计方法;熟悉隧道平纵断面线形设计的特点与要求。
隧道位置的选择1隧道平、纵断面线形设计隧道洞口位置的选择本章内容提要本章小结234
隧道位置的选择1
隧道位置的选择一讨论:如下图所示的上、中、下三条选线方案,哪种最优?为什么?选线过程中,是由隧道位置控制线路走向?还是线路决定隧道位置?
隧道位置的选择一1.1隧道位置选择的概述隧道位置的选择与区域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地形地貌条件、工程难易程度、投资的数额、工期要求,以及现有的施工技术水平与今后的运营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也与线路互为相关。
隧道位置的选择一隧道选址的基本原则:必须与总体设计相协调适应;隧道位置应选择在稳定的地层中;越岭隧道应进行较大范围的方案选择,选择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段穿越;沿河傍山隧道,其位置宜向山侧内移,避免一侧洞壁过薄产生偏压;隧道洞口位置,一般采用“早进洞,晚出洞”原则。
隧道位置的选择一示例:穿越中国大凉山西部支脉小相岭的单线铁路隧道。成昆铁路全线最高点车站之间,1966年完工有“空中铁道”和“成昆咽喉”之称的沙木拉达隧道ABCD
隧道位置的选择一1.2越岭线上隧道平面位置的选择综合考虑施工、运营等多因素比较确定最优隧道标高隧道高程垭口选择线路走向(直线或大半径曲线为好)、线形(展线条件)、地质条件
隧道位置的选择一1.3河谷线上隧道平面位置的选择为避免隧道外侧岩体过薄、河流冲刷、不良地质和洞身覆盖厚度等问题对其稳定的影响,河谷线路宜向山侧内移。(1)宁里勿外
隧道位置的选择一(2)裁弯取直
隧道位置的选择一1.4地质构造的影响单斜构造:尽可能避开软弱结构面,隧道不能与软弱结构面平行,应正交或成一定角度。隧道穿越水平(缓倾)层状岩层隧道穿越陡倾角岩层隧道穿越直立岩层无论是越岭线路或沿河傍山线路,都力求选择在地质构造简单,岩性较好的稳固地层中通过
隧道位置的选择一褶皱构造:置于翼部较为有利,但需考虑偏侧压力;隧道不能置于向斜内,特别是向斜的轴部,同时尽量避免把隧道置于背斜的轴部。在褶曲构造的地区,在施工时,极易发生掉块或坍方,对工程产生不利影响。此外,地下水积聚凹底,也将增加施工的困难。隧道穿过褶曲构造时,选在背斜中要比在向斜中有利。如果恰在褶曲的两翼,将受到偏侧压力.隧道穿越褶皱地层
隧道位置的选择一断层构造:切忌沿着断层带或破碎带修建隧道,当隧道线路必须通过断层带时,应尽量使线路与断层走向正交同时应避开严重破碎带,并使通过断层的地段最短。隧道正交穿越断层构造断裂构造及不同岩层的接触带,其裂隙发育,地下水量也较大,开挖隧道易坍塌,给施工带来困难。
隧道位置的选择一1.4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土的影响不良地质系指滑坡、错落、崩塌、岩堆、危岩、落石、岩溶、陷穴、泥石流、流砂、断层、涌水及第四纪堆积层等不良地段。如线路难以绕避或绕避而有损于线路的总体性时,在技术经济合理的条件下,亦可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应工程措施通过。①滑坡隧道通过时,将会受到土体推力,会把结构物挤压破坏,或是剪切断开。隧道应置于滑床的以下一定厚度的稳固地层中。
隧道位置的选择一②岩堆、崩塌、错落、堆积层以及危岩落石原则上应避免从不稳定的岩堆、崩期、错落、堆积层地区中通过,隧道通过易形成塌方,应将洞身置身于稳定的地层。
隧道位置的选择一③泥石流判明泥石流的成因、规模、发展趋势,以决定隧道方案的可行性。应将隧道置于牢固稳定的地基之上(切割深度以下),洞口置于冲击扇范围外。
隧道位置的选择一④岩溶当隧道通过岩溶地区时,应力求避免穿越岩溶严重发育的网状洞穴区。应尽可能避开岩溶地区。如无法避开时,应选择在较狭窄地段,以垂直或大角度穿过,使通过岩溶地段为最短。
隧道位置的选择一⑤其他不良地质条件-瓦斯-流砂-地下水-高地温⑥特殊地质条件-膨胀岩(土)-含盐地层-煤系地层-黄土地区-多年冻土-地震区-水库地区
隧道洞口位置的选择2
隧道洞口位置的选择二2.1隧道洞口位置的选择概述洞口部分在地质上通常是不稳定的。一般应设在山体稳定,地质条件好,排水有利的地方。隧道宜长不宜短,应“早进洞,晚出洞”,尽量避免大挖大刷,破坏山体稳定。“早进洞、晚出洞”,即适当延长洞口和隧道的长度,?尽量避免对山体的大挖大刷,提倡零开挖洞口.?让隧道洞口周围的植被得到妥善保护,?维护原有的生态地貌。
隧道洞口位置的选择二(1)洞口不宜设在垭口沟谷的中心或沟底低洼处一般情况垭口沟谷在地质构造上是最薄弱的环节。此外,地表流水都汇集在沟底,再加上洞口路堑开挖,破坏山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