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STEM理念下机器人教学创新设计与探索
黎清万何斌
摘要:实践证明,STEM教育理念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以及创新人才方面具有积极作用。机器人教育是科技教育的重要内涵之一,要想突破传统的搭建技能和控制论知识,面向智能时代科技人才培养需求,创新教学模式是必经之道。本文阐述了STEM教育理念下的机器人教育融合创新设计与探索。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674-2117(2024)01-0081-04
机器人STEM创新教学模式的设计
机器人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与STEM理念的深度融合可谓天作之合。STEM并不是单纯把多学科通过初步的设计整合到一节课或一系列的课堂教学中,而是需要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需求,形成各学科深层次的关联网络,通过活动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综合认知体系,该体系在学生分析、评价、综合、创新等高阶思维活动中发挥作用。“126模式”(如图1)正是基于上述理论基础设计的。下面,对“126模式”进行具体阐述:
1.以学生为核心的跨学科设计
在新时代背景下,综合性全面发展人才培养目标从“社会参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三个维度提出了要求,明确了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核心,教师在教学中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②要围绕学生选用、优化或生成学习内容,设计生活化、实践化的主题情境,学生以某种关键角色参与情境,在主动学习活动中获得认知与高阶思维训练。
③要针对学生必备品格、关键能力、价值观念开展多元评价,其中,评价内容包括概念理解、实践技能、学习方法、思维体现等,评价方式包括生生互评、家校共评、数字化学习平台自评(过程数据记录、分析)、教师导评。
2.情境化项目学习的知识技能与高阶思维双融合规划
STEM理念与机器人教学的融合创新,是在生活问题情境预设下,学生经历项目化学习过程,在认知与思维两个方面收获提升,即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的双融合。双融合的落实,高阶思维是关键亦是难点,教师可通过进阶式问题链实施引导,通过分享式对话体现,通过评价他人或教授他人得以强化。
3.跨学科融合六环节教学实施策略
六环节是基于5E教学模式的一种优化,在“情境参与”“探究学习”“解释理解”“拓展应用”“分析评价”之外增加“课内竞赛”环节,并简化为“问一问”“搭一搭”“学一学”“比一比”“创一创”“享一享”。学生在六环节中“做中学、学中创,获得进步,感受快乐”。其中,“学一学”并不独立呈现在教学资源中,而是融入“问一问”“搭一搭”“比一比”等环节,这样做的目的是真正实现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实现事实性认知的获得。
进阶式机器人教学系统化教育方案
在“126模式”的底层支撑下,STEM理念与机器人创新教学方案应该是系统化的强调思维进阶的整体方案。学生创新思维和高阶思维的培养、品格和价值观的培养,不可依赖于离散的课程体系,而是需要如链式步进机般的系列化课程体系——结构-动力-传感-自动化-智能化,依次创设“创意机器人”“动力机器人”“传感机器人”“编程机器人”“智能机器人”共5个课程(如图2),每一个课程采用“126模式”组织学习内容及学习活动。
结构是机器人传统意义上的入门基础,要注重培养学生利用多种结构原理解决问题的工程思维;动力是以传动机构为主的理解与应用探究,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根据不同条件合理综合分析不同的传动机构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科学S);传感技术是机器人自动化的感知能力基础,除了培养学生理解不同传感器的不同功能外,还要培养学生在“感知”概念上的抽象思维(技术T);编程则是自动化最终实现的控制论核心内容,机器人教育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即流程化问题解决策略及其实现(数理逻辑M);智能化指的是应用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如机器视觉、语音识别等实现机器人的自动化的自适应策略,需要关注学生人工智能素养的培养(STEM)。该方案强调学生经历工程过程(工程E),各课程链式相连又层层递进,覆盖了机器人领域的基本内涵。
以跨学科问题解决情境组织学习内容
STEM理念与机器人教育融合创新,不是落于知识结构层面,而是落于思维素养层面,即工程流程中问题解决的过程层面。基于问题解决情境的设计,是其中的关键。学生以某种与情境紧密相关的主体身份参与问题解决,从规划、探索、实施到评价反思、改进乃至创新,都作为核心角色发挥作用。“126模式”中的一个核心,始于此处。在进阶式机器人教学系统化教育方案中,动力机器人课程分别以“赛车工程师——赛车制作”“农械工程师——舂米机制作”“美食工程师——磨坊制作”“油田工程师——抽油机制作”“环卫工程师——扫地车制作”等16个角色和问题情境创设基于分析、综合、创新的高级思维历程,学生需要综合应用机械原理、物理知识、生物知识、工程流程、数学知识以及人文分析等认知与技能,这些学科相互渗透、相互作用,最终解决问题,真正实现基于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新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整册课件.pptx
- 2025年春季教导处工作计划.doc VIP
-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的成功案例分析.pptx
- 2024年辽宁省大连市中考数学试卷(含答案及解析).docx
- 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TCNAS21─2024解读:胰岛素皮下注射.pptx VIP
- 最新全国各地中考语文满分作文.doc
- 【2025春】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含进度表).docx
- 2025年中考语文总复习:《整本书阅读(名著阅读12部)》教材知识梳理.docx VIP
- 最终印刷版:全国杜仲产业发展规划(2016年-2030年).pdf VIP
- 卫生事业管理学讲义.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