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5年高考语文时事热点人物作文素材:黄旭华.docx

2025年高考语文时事热点人物作文素材:黄旭华.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要么上天,要么入海”

【适用主题】理想信念、爱国、科学救国

1926年,黄旭华出生于广东汕尾的一个医学世家。抗战时,目睹沿海的家乡饱受侵华日军飞机轰炸,从此确立自己的志向:“要么上天,要么入海”。

1945年抗战胜利后,他同时收到了中央大学航空系和国立交通大学(今上海交大)造船系的录取通知书。家乡在海边的他对海有很深的感情,最终选择了造船。

黄旭华明白,落后就要被欺凌。只有祖国科技强大了,中国人才能真正地站起来。抱着科技救国理想的黄旭华,最终成长为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

2.隐姓埋名30年

【适用主题】奉献担当、无名英雄、家国情怀、无私

“隐姓埋名三十载,终身报国不言悔。”这是黄旭华院士病房墙上的一句标语,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他说自己就像核潜艇一样,潜在水底,不希望出名。

对于选择从事核潜艇研制的人来说,首先给出的承诺就是甘于无名。1958年,34岁的黄旭华进京研制作为国家最高机密的核潜艇,从此“人间蒸发”30年。家人只知道他北京的信箱,其他信息一无所知。

黄旭华自称“一个不称职的儿子、不称职的丈夫、不称职的父亲”:父亲去世时未能奔丧,母亲通过杂志报道才知儿子身份。但他并不后悔。他说:“此生属于核潜艇,此生属于祖国,此生无怨无悔。”

3.从零开始,打破封锁

【适用主题】自力更生、只争朝夕、突破封锁

为打破美苏等国核潜艇技术垄断,1958年国家启动研制导弹核潜艇。“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核潜艇研制之难,难在这项工作几乎是从零起步。但在黄旭华等科学家的努力下,短短不到13年的时间,一穷二白的新中国就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黄旭华深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核潜艇艇型的研制通常需要三步,黄旭华大胆提出三步并成一步走,制造出了一个世界核潜艇史上的“中国”速度:上马三年后开工,开工两年后下水,下水四年后正式入列。

4.黄旭华的“三面镜子”

【适用主题】踏实认真、去伪存真、看问题本质

黄旭华有“三面镜子”:放大镜、显微镜和照妖镜,分别代表追踪线索、看清实质和去伪存真。

他和团队用“放大镜”从海量文献里寻找核潜艇的蛛丝马迹,用“显微镜”“照妖镜”分析本质、去伪存真。

5.最“土”的办法解决最尖端的难题

【适用主题】化繁为简、不畏艰难、创新、创造条件

核潜艇的数据要运用各种复杂、高难度的运算公式和数字模型。在没有外援,没有计算机的情况下,黄旭华和他的团队愣是用算盘和计算尺,夜以继日攻克了核潜艇的动力、线型、结构、水声、武备、通讯、生命保障等核心技术难题。

为确保导弹发射瞬间潜艇的重心稳定,黄旭华采用最原始最简单的办法:成千上万的设备、管线进艇时,他都一一过秤,记录在册。

黄旭华用最“土”的办法解决了尖端的技术问题,同时用创新的思维解决关键问题。

6.年过花甲亲自登艇下潜

【适用主题】自信与勇气、担当、大无畏、率先垂范

1988年首次极限深潜试验中,年过花甲的黄旭华亲自登艇下潜至极限300米,开创了世界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参加极限深潜试验的先例。

核潜艇研制环节的一个微小疏漏,就可能导致艇毁人亡。此前,美国和以色列都发生过深潜事故,所以参试人员精神压力都比较大。在水下这场持续4小时的“生死大战”中,黄旭华始终镇定至若记录着数据,他的大无畏精神也鼓舞了每一位参试人员。

黄旭华说:“深潜不是冒险,我对它有信心”。

当核潜艇试验成功浮出水面时,黄旭华激动地题诗:“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

7.“我不是‘核潜艇之父’”

【适用主题】统筹协调;谦逊淡泊;团结协作、求真

功成名就后,黄旭华依然保持着科研工作者的纯粹。

为了潜艇上的成千上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黄旭华联络全国24个省市的2000多家科研单位,带领团队集体攻坚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

核潜艇研制成功后,“中国核潜艇之父”的头衔却让他惴惴不安。他反复强调:潜水艇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一代人共同努力的结果,自己只是其中一员。为此他还专门写文章澄清。

在黄旭华心里,核动力专家赵仁恺、彭士禄,导弹专家黄纬禄,都是“中国核潜艇之父”,全国千千万万人的大力协同工作才有了中国第一代核潜艇。

8.传承与接力

【适用主题】传承;使命接力;关心国家未来

1988年,完成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深潜试验和水下运载火箭发射试验后,黄旭华把接力棒传给了第二代核潜艇研制人员。几十年来,他率领团队开展了一系列重点型号研制,并在这个过程中为国家培养锻炼了众多科技英才。

黄旭华主张实践中培养人,更愿意当“场外指导”,放手让年轻人去干。他甘愿给年轻一代当“拉拉队”,“关键时刻给他们撑腰”。

2021年,他捐出1100万元个人奖金作为科技创新奖励基金,激励更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即便年事已高,他仍在继续发光发热,利用做报告、采访的机会,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年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专注中高考语文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15年深耕,专注中高考语文资料收集整理!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16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