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单元整体精准教学实施策略
笔者结合教学实际,以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的教学为例,从精准挖掘人文主题、精准确定研习重点和精准设计练习三个方面谈单元整体精准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统观单元全局,精准挖掘人文主题
高中语文教材以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群双线组织单元,这要求教师依据“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任务群”的学习要求精准挖掘人文主题。
通过深入研读第一单元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长征胜利万岁》《大战中的插曲》《别了,“不列颠尼亚”》《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六篇课文,笔者发现,这些课文有的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抒发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自豪之情;有的讲述革命斗争中的具体事件,反映革命者的战斗激情和革命人道主义精神;有的表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员干部的光辉事迹和祖国统一大业不可阻挡的趋势,表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必将实现的坚定信念;还有的表现党领导全国人民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疫情,取得重大成果的伟大斗争,诠释伟大抗疫精神。它们形成了从理论层面的阐述到具体革命建设实践,从革命斗争到社会主义建设再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组织线索,表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飞跃。据此,笔者将本单元学习主题确定为:①研习文本,深入体会革命志士以及广大群众为民族解放事业英勇奋斗、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人格;②研习文本,全面了解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涌现的英雄模范,感受他们无私无畏的爱国精神;③结合当代青年学习、生活实际,将文本中革命志士、英雄模范的精神品质转化为当代青年的责任担当,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如,教学《长征胜利万岁》时,笔者侧重于学习主题①,引导学生紧扣“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研习文本。学生经过自学、与同桌探讨,有了如下认识:第一,在反动派军队围追堵截的情况下,红军队伍不仅没有被打散,还经常打胜仗,向全世界宣言“红军是英雄好汉”;第二,11个省两万万人民都知道了红军的存在,红军在打胜仗的同时扩充了队伍,这就是在“宣传”革命;第三,红军建立了数百个苏维埃政权,这就是在为革命最终胜利“播种”。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结合文本记叙部分提炼长征精神——英勇顽强、艰苦奋斗、不怕困难和牺牲,为共产主义崇高理想而奋斗。最后,学生结合学习生活实际,表达了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艰苦奋斗、不惧困难的决心。这样教学紧扣单元人文主题,达成了相应的目标。
二、全面研读文本,精准确定研习重点
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是基于语文基础知识的研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对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任务群的要求是:“本任务群旨在阅读和研讨语言典范、论辩深刻、时代精神突出的革命传统作品……进一步发展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显然,教师在指导学生研习革命传统作品时,要把语言运用、思维发展和审美鉴赏作为研习重点。
第一单元的六篇课文在人文主题上是统一的,在文本性质上也是一致的,都属于实用类文本,但在文体上各有所属。从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角度看,这个单元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文体特点上。具体来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开幕词,《长征胜利万岁》和《大战中的插曲》是革命回忆录,《别了,“不列颠尼亚”》是新闻报道,《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是人物通讯,《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是工作通讯。基于此,笔者教学时根据不同文本的文体特点精准确定不同的研习重点:①从文本中提炼开幕词的特点,学写开幕词;②了解回忆录,辨别回忆录与其他文学作品的差异;③掌握基本的新闻知识,重点掌握消息的基本要素和写法,学写消息;④巩固人物通讯的特点,把握人物通讯中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⑤认识工作通讯的特点,区分工作通讯与人物通讯,掌握工作通讯精心选材并将回忆、总结、记事和思考融为一体的写法。
比如,教学《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时,笔者指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文本特点、写作手法后提问:“必修上册的《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探界者”钟扬》也是人物通讯,如果将必修上册的这两篇课文与本文对比阅读,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笔者引导学生回顾必修上册两篇课文的内容后,从单元研习任务群的归属、人物身份、文体一致性三个角度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得出如下认识:袁隆平、钟扬都是著名科学家,记者报道的重点是作为科学家的他们如何辛勤劳动、如何不断创新、创新成果有哪些,因此,这两篇课文从属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人文主题是‘劳动光荣’;焦裕禄是县委书记,记者报道的重点是他如何带领兰考县群众封沙、治水、改造盐碱地,如何积劳成疾、身染重病,如何出色完成党交给他的任务,以及他虽死犹生的革命精神,可见,焦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