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八单元责任与担当;文言必备知识;2.(2024河南许昌阶段练习)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5.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6.判断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7.(2024辽宁大连调研)下列对文中有关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名篇名句默写;(4)《谏太宗十思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人们开始都
能做得很好,但很少能坚持到最后。
(5)《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兴建要适可而止、要谦虚有修养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
【注】①六月四日事:即玄武门之变,指唐太宗李世民发动政变杀死兄弟,终被高祖李
渊立为皇太子。②巢隐:指隐匿的敌人。;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下面句子中相应位置的字母圈出来。
史官执笔A何B烦C有隐D宜E即F改削G浮词H直I书其事。;【解析】正着断。先看A处,假设断开,“史官执笔”的意思是“史官记载”,语
意通顺,而且是主谓结构,A处断开。再看B处,因为A处已断,如果此处再断开,“何”
就独立成句,语意不通,所以B处不断。C处,假设断开,“何烦”,“烦”什么?语意不
通,C处不能断。D处,假设断开,“何烦有隐”语意通顺,意思是“怎么能因为有隐情而
烦恼呢”,所以D处断开。E处,假设断开,“宜”就单独成句了,语意不通,E处不能断。
F处,假设断开,“宜即”后面缺少东西,语意不通,F处不断。G处,假设断开,“宜即
改削”,“改削”什么?缺少宾语,G处不断。H处,假设断开,“宜即改削浮词”语意通顺,
可以翻译为“应当立即改删虚饰之词”。假设不断开,“宜即改削浮词直”语意不通,所以
H处断开。I处,假设断开,“直”单独一个字,语意不通;假设不断,“直书其事”则语句
完整,语意通顺,可以翻译为“把这件事的原委写清楚”,所以I处不断。;倒着断。先看I处,假设断开,“书其事”似乎语意也通顺,意思是“写这件事”;
假设不断,“直书??事”更加完整,语意也更通顺,“直”用来修饰“书”,意思是“直白地”,
所以I处暂时先不断。再看H处,假设不断,“浮词直书其事”,“浮词”变成了主语,语意
不通,所以H处断开。G处,假设断开,“浮词”单独成句,语意不通,G处不能断。F处,
假设不断,“即改削浮词”语意通顺,“即”作“改削”的状语,F处不断。E处,假设不断,
“宜即改削浮词”句子更加完整,“宜即”形容“改削”,语意通顺,所以E处不断。D处,
“宜”的意思是“应该”,前面应该有停顿,假设不断,“有隐宜即改削浮词”,句子读起来
不通顺,D处断开。C处,“有隐”不能单独成句,C处不能断。B处,假设断开,“烦有隐”
是担心有隐情,好像也对;如果不断,与前面的“何”连在一起,组成一个疑问句,语意
更完整,所以B处不断。A处,后面的“何烦有隐”是个完整的问句,语意通顺,且前面
的“史官执笔”读起来也顺畅合理,所以A处断开。;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解析】A(√)将“隐蔽、含蓄”的意思代入材料一“语多微文”中,语意通顺,意思正
确。根据课文可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的“微”的意思是“没有”。
B(√)将“使……端正”的意思代入材料一“陛下今遣史官正其辞”中,语意通顺,意思正
确,是使动用法。根据课文可知,“欲辟土地,朝秦楚”的“朝”的意思是“使……朝见”,
也是使动用法。
C(×)将“不同寻常”的意思代入材料二“太宗首倡非常之谋以戡定海宇”中,语意通顺,
意思正确。根据课文可知,“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的“非常”指“意外的变故”,两者词义
不同,选项说法有误。
D(√)将“于是、就”的意思代入材料二“竟乃释此不为”中,语意通顺,意思正确。根据
课文可知,“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的“乃”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
“却,竟,反而”等。;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解析】看选项,A、B、D都没有明显的逻辑错误,再看C项,戴良为什么会对高祖、
太宗和秦府群小这些不同立场的历史人物抱有同样的惋惜之感?这似乎也与材料二整篇
文章展现出的情感观点不同,仔细分析C选项。;选项;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立子以长不以功,高祖之欲传位于太宗,固义有不可。;14.戴良称李世民的部下为“小人”,原因有哪些?;【解析】;材料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