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知人论世;李世民畏魏征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魏征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①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②怒,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③。尝谒告④上冢,还,言于上曰:“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竞不行,何也?”上笑曰:“初实有此心,畏卿嗔chēn,故中辍chuò耳。”上尝得佳鹞yào⑤,自臂之,望见征来,匿怀中,征奏事固久不已,鹞竟死怀中。
【注】①回:回转,扭转。②上:指唐太宗李世民。③霁威:息怒。④谒告:请假。⑤鹞:猛禽。;
据史载:贞观十七年,魏征病卒。太宗自制碑文,并为书石。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殁),朕亡一镜矣!”
;知人论世;解题;;文化常识;;;读文正音;读文正音;解题;默读课文,梳理脉络;;;学习活动一;;;;;作者认为人君怎样才能治理好国家?;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使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作者采用这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第一段;;学习活动二;凡百:所有的。;译文:历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了上天的重大使命,没有一个不是(创业之初)在深深的忧虑中而德行显著,但大功告成之后却德行衰微的。开头做得好的确实很多,能够保持到底的大概很少。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而守住天下就很困难吗?;殷忧:深深忧虑。;译文:过去夺取天下时德行有余,现在守卫天下却德行不足,这是为什么呢?处在深重的忧患之中,一定能竭尽诚心来对待臣民;已经实现了志愿,就会放纵自己的性情,看不起别人。竭尽诚心,胡越之人也将同心同德;傲视别人,至亲骨肉也会成为不相干的路人。;解析:运用对比论证。将“殷忧”和“得志”两种情况下君主的态度和造成的结果进行了对比。不同的态度造成了不同的结果,说明能否恭俭下人是事业成败的关键。;胡越泛指北方和南方的各民族。胡在北、越在南,1.比喻相隔遥远,2.也比喻敌人或对立关系。
百越居于长江中下游以南各个越族的合称。古文中常泛指南方地区,常指桂、浙、闽、粤等地。
朔漠北方沙漠地区。
四夷东夷、南蛮、西戎和北狄的合称,是古代对中原周边各族的统称,亦泛指外族、外国。;;虽:即使;译文: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察人民,用盛怒来威吓人民,他们最终只是苟且免于刑罚,但是并不会怀念国君的仁德,表面上恭顺,内心里却不服气。怨恨不在于大小,可畏惧的只是百姓心怀怨恨;他们像水一样能够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切戒慎的;奔驰的马车却用朽烂的绳索,怎么可以忽视呢!;解析:强调民心的重要性。运用比喻来说明帝王与百姓之间的关系,简洁传神,直接明了地向唐太宗表明其利害关系。引用古圣先哲的至理名言,反复阐述,耐心说服。;第二段论证思路
从“为什么思?”展开论证,有三个论证层次:
第一层:摆事实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取易守难?
第二层:析原因
竭诚施仁政,吴越为一体;
傲物振严刑,骨肉为行路。
第三层:敲警钟
载舟覆舟,奔车朽索,所宜深慎!;【结构分析】;这一段使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
;2、《谏太宗十思疏》中强调取守天下不同是因为做法不同的句子是:
,;,。;;;君:名作动,统治;统治百姓的人,如果能够看见想要的东西就想到知足来自我克制;将要兴建什么就要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宁;想到自己的(君位)高而险就要想到谦虚谨慎来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害怕(自己)会骄傲自满就要想到江海居于百川之下而能容纳百川;喜爱狩猎就要想到从三面设网,留一面作为限度;担心意志松懈就要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终。;以:表修饰;害怕(耳目被)堵塞蒙蔽就要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想到有说坏话的邪恶之人就要想到使自己的品行端正来排斥奸恶小人;施加恩泽就要考虑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奖赏不当;动用刑罚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发怒而滥用刑罚。;第三段;弘兹九德;第三段;十思内容;十思内容;;千古佳话;在当今社会,《谏太宗十思疏》有哪些现实意义?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观点二:
“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告诉我们,党和政府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始终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观点三: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告诉我们,作为领导者要任用有才能的人,要能够听取下属的合理化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