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小说创作离不开人物塑造,一部小说情节的发展,主题的凸显往往都是通过塑造人物来实现的。因此创造丰满生动的人物形象成为众多小说创作者的共同追求。正如福克斯所说:“小说是描写个人的,它是个人与社会和自然斗争的史诗。”这是适合一切民族的小说原则,即便在以故事为主的早期小说中,人物塑造仍然是不可缺少、不可忽视的。中西小说在塑造人物时,都有人物肖像描写、人物系列映衬、人物性格剖析、人物的象征参照手段。但概括来看,中西小说的人物塑造却有三种不同手法。

在人物思想塑造上,中国小说善于运用“白描”,西方小说重心理描写。“白描”侧重神似,而心理描写侧重形似。我国叙事文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小说”二字最早见于《庄子》。我国小说采用白描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由来已久。因为第三人物是中国古代小说叙事的基本模式,再加上中国小说主要还是要说给人听的。于是“白描”手法的运用便显得最有效果。“白描”原为中国画技法的名称,是借用墨线勾描物象而不着其他颜色的一种画法。在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便是中国小说的“白描”。而西方则有所不同,他们更注重人物的内心活动,通过对人物心理的“工笔画”式的深挖细掘,使人物形象由隐而显。

在人物性格塑造上,中国小说大多使用行为动作描写,而西方小说则重视情感描写。在现实生活中,人物内心世界是他行动的依据,而显现于外的行为则是他内心世界的具体反映。因此,描写人物行为动作,能够让读者看到心灵深处的东西。在特定的场合,人物的有些动作包含并传达出十分深刻而丰富的内容,描写好这些动作,对人物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西方小说则注重情感描写,体现出浓烈的情感色彩。如法国卢梭的《新爱洛绮斯》(1761)写贵族小姐朱丽因不称心的婚姻而抑郁地死去;德国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1771)以一个要求人格独立、渴望自由、蔑视封建特权的有觉醒意识的青年维特为主人公,把维特与绿蒂的爱情作为中心事件,细腻地描写他们缠绵悱恻的情感波澜。这些小说抒发情感,渲染感伤情调,对于在思想意识领域促进启蒙运动深化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在人物的塑造上,中国小说善于使用“对话描写”,西方小说则长于使用人性角度描写。中国小说长于用人物语言表现和塑造人物性格,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如《三国演义》中写到曹操在刺杀董卓未果,逃跑途中杀死吕伯奢一家后,言曰“宁叫我负天下人,勿叫天下人负我”,就充分地为作者塑造奸雄曹操的性格特点做了铺垫。西方小说长于人性描写,人的人性动机是人物语言、行为的根源。法国司汤达的《红与黑》(1830)有着令人称道的人性描写功夫。巴尔扎克的《高老头》把主人公的父爱人性描写到了极致。

随着中西方文化的广泛交流,特别是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以来的现当代文学中,中西方小说人物塑造手法的互相借鉴、吸收的趋势已日渐明显,而且这必将使中西方小说呈现出更加多彩多姿的风貌。

(选自覃治华《中西方小说人物艺术比较》,有删改)

材料二:

历来文学大师都注重人物出场的描写,成功的描写,不仅能推进情节的发展,塑造完美的人物形象,而且能给读者鲜明的印象,引起浓厚的阅读兴趣。

文学作品中人物出场的描写常见的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概括介绍法:即在人物出场前,用第三人称对人物先概括介绍一番,为人物出场和情节发展奠定基础。二、抽象评价法:即在人物出场前,先对人物作简要评价,使读者对人物有大致的了解,引起对人物的关注。三、具体描绘法:即在人物出场时,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等作具体描绘,以增强读者对人物的印象。四、环境烘托法:在人物出场前,通过环境的烘托,加深读者印象。五、先声夺人法,“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出场方法。六、旁人议论法:即在人物出场前,通过旁人的议论,造成对人物直接出场的悬念,加深读者印象。

文学人物的出场描写并无定规,但只要根据文章内容要求,灵活运用以上几种方法,就能产生极强的艺术效果,塑造人物形象,在一定程度上感染读者。

(选自姜云森《文学人物出场描写法》,有删改)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创造丰满生动的人物形象成为众多小说创作者的共同追求,因此,小说创作离不开人物塑造。

B.中国小说的“白描”就是在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C.作者举卢梭和歌德小说中主人公的例子,是为了说明这些作品在思想意识领域积极促进了启蒙运动。

D.随着中西方文化的广泛交流,在互相借鉴、吸收中,中西方小说已然呈现出更加多彩多姿的风貌。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现实生活中,人物内心世界是他行动的依据,而显现于外的行为则是他内心世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hm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个人会员请填写与您文档内容相关的关键词作为昵称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