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苏榕、寇亚丽、左懿、覃丽、侯捷、刘露
;一、概述;二、肾;;肾皮质光镜图
1皮质迷路2髓放线3肾小体;肾髓质横切面模式图;1.肾单位的分类
浅表肾单位:85%,肾小体于皮质浅、中层,较小,肾小管短,在生成尿液中发挥主要作用。
髓旁肾单位:15%,肾小体于皮质深层,较大,肾小管长,在浓缩尿液中发挥主要作用。;2.肾单位的结构
1)肾小体
;肾皮质迷路光镜图
1近曲小管2远曲小管↑致密斑3入球微动脉4出球微动脉;足细胞扫描电镜图
PB足细胞体;PP初级突起;PS次级突起;滤过屏障模式图(左)和电镜图(右);3.肾小管
单层上皮性小管,近端接肾小囊,远端接集合管,有重吸收原尿中大部分成分和排泄的作用,分:
近端小管
细段
远端小管;①近端小管:最长、粗
近曲小管
LM:单层立方上皮,细胞界限不清,核大而圆,胞质嗜酸性,腔面有刷状缘。
EM:游离面密集的微绒毛,顶小管、顶小泡;侧面有侧突;基部有质膜内褶、线粒体。;肾皮质迷路光镜图(1示近曲小管);
②细段
管腔小,单层扁平上皮,有利于水和离子通过。;③远端小管
远直小管和远曲小管结构相似:
单层立方上皮,细胞较小、分界清楚、色浅,腔大、规则,无刷状缘,基部质膜内褶发达,有丰富的钠泵。
功能:离子交换的重要部位,保水、Na+,排K+、H+、NH3;受醛固酮、抗利尿激素调节。;弓形集合管(皮质迷路)→直集合管(髓放线与肾锥体)→乳头管(肾乳头)
形态:管径细→粗,上皮单层立方→单层柱状,分界清楚,染色较浅。
功能:重吸收水,进一步浓缩尿液,形成终尿(1~2升/日);受醛固酮、抗利尿激素和心房钠尿肽的调节。;肾髓质浅部纵切面
1近直小管2远直小管3细段4直集合管5毛细血管;5.球旁复合体:位于肾小体血管极的三角形区域。
球旁细胞:为入球微动脉中膜内的上皮样细胞,含丰富的分泌颗粒,分泌肾素,可升高血压。
致密斑:远端小管紧贴入球微动脉一侧的上???细胞,高柱状,排列紧密,为离子感受器,感受滤液中Na+的浓度变化,将信息传递给球旁细胞,改变肾素分泌水平,调节对Na+的重吸收。
球外系膜细胞:可能传递信息
;↑球旁细胞(Bowie染色,分泌颗粒呈蓝色);6.肾间质:肾内的结缔组织、血管、神经等。
间质细胞:具有分支的突起,含脂滴,合成髓质内的纤维和基质,分泌前列腺素。
血管内皮细胞(肾小管周围):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7.血液循环的主要通路:
肾A肾V
叶间A直小V叶间V
弓形A毛细血管网弓形V
小叶间A直小A小叶间V
入球微A球后毛细血管网
血管球出球微A;输尿管结构:由内到外分三层
(1)黏膜:上皮:变移上皮
固有层:结缔组织
(2)肌层:上2/3为内纵、外环两层平滑肌,下1/3为内纵、中环和外纵三层平滑肌
(3)外膜:余为纤维膜;膀胱结构:由内到外分三层
黏膜:上皮:变移上皮
固有层:结缔组织
除膀胱三角外,黏膜形成皱襞。
肌层:肌层厚,分内、中、外三层;中层环行肌在尿道口增厚形成括约肌。
外膜:顶部为浆膜,余为纤维膜;膀胱壁光镜图
1变移上皮;2固有层结缔组织;3平滑肌;←外膜间皮;本章重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