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PAGE\*Arabic1
【基础卷】同步分层练习: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纸的发明》
一、基础运用
1.读拼音,写词语。
bǎocún
jīnɡyàn
ōuzhōu
mùlù
shèhuì
2.古代没有纸,人们把文字记录在()上。
A.龟甲、兽骨、青铜器 B.树叶、竹片、木片 C.瓦片、兽皮、青铜器
3.下列不属于蔡伦所需的造纸材料的一项是()
A.树皮 B.麻头 C.青草
4.蔡伦主要是从()方面改进造纸术。
A.加工工具 B.生产工艺 C.原材料 D.生产者
5.比一比,再组词。
存社阿欧州
在杜河呕洲
6.根据课文《纸的发明》的内容,完成下面的练习。
(1)课文以纸的发明为题,介绍了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和对世界的,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和。
(2)古人看书需要用车拉,可以用这个成语来形容。原因是当时的书用竹简制作,重量太,后来蔡伦发明了纸,这种纸可以用这个成语形容。
(3)造纸术发明之前,人们使用的书写材料有、、、、、。在西汉时代,人们就已经懂得了用来造纸。时代,蔡伦改进了,极大地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造纸术首先传到和,后来又传到阿拉伯世界和欧洲,影响了全世界。
7.按要求写句子。
(1)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们把文字写在竹片和木片上。(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麻纸比较粗糙,不好书写。用麻来造纸的方法没有普及。(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鉴赏
课内阅读。
《纸的发明》片段
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8.这段话主要围绕什么意思来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蔡伦造纸的原料是等,然后把原材料剪碎或切断,再经过(浸)﹣﹣(捞)﹣等过程,制造出纸张。(在括号里填写动词。)
10.结合课文相关语句,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鲁班造伞
很久以前,还没有伞。著名的工区鲁班和几个木区一起在路边造了许多亭子,亭子的顶是尖尖的,四面用几根柱子撑住。雨来了,或是被太阳晒得难受了,行人可以在亭子里躲一躲,歇一歇,喘口气儿。
可是鲁班想,要是雨下个不停,那该怎么办呢?人不能总待在亭子里不走啊。要是能把亭子做得很小,让大家带在身上,该多好啊!用什么办法才能把亭子做得轻轻巧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基础卷】同步分层练习: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含答案).docx
- 【基础卷】同步分层练习: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含答案).pdf
- 【基础卷】同步分层练习:三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燕子》(含答案).docx
- 【基础卷】同步分层练习:三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燕子》(含答案).pdf
- 【基础卷】同步分层练习:三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荷花》(含答案).docx
- 【基础卷】同步分层练习:三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荷花》(含答案).pdf
- 【基础卷】同步分层练习:三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昆虫备忘录》(含答案).docx
- 【基础卷】同步分层练习:三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昆虫备忘录》(含答案).pdf
- 【基础卷】同步分层练习:三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守株待兔》(含答案).docx
- 【基础卷】同步分层练习:三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守株待兔》(含答案).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