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国国际低碳学院:碳普惠2024年度调查报告.pdf

中国国际低碳学院:碳普惠2024年度调查报告.pdf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碳普惠2024年度调查报告

——基于山东省沿黄流域与全国试点区域

碳普惠机制发展调查研究

报告撰写组长:王璟珉侯昭瑾张超韩道汶李鹏张明坤

报告撰写成员:(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然王民冉乔盈盈朱璐瑶刘青益李成龙陈睿哲佟新宇侯婷赵瑞卿

蒋凤娇

报告调研组指导:(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红王震王晓瑞刘春紫李青召宋策张建宏张晴张军峰孟祥源赵昆

赵猛董伟

报告调研组成员:(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潞翔王新沂韦祉亦付雨代梦雪乔淑慧刘志颖孙舒心朱婉如李宇晴

李佳芗李彬玮李文慧李靖雯陈姿润邵国太邹浩然张悦张梦涵张媚瑶

张雅雯张子琪张富翔张紫瑶金榆策孟蕊胡雨轩姜子涵姜招娣赵亚蕾

钟佳琪高晓彤姬涵韵唐铉烨益欣欣符瑞希韩佳宜游子宁雷美美熊语畅

魏子昕

封皮设计:杨依霏

免责声明

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自于公开的资料和调查,旨在为分析和理解我国碳普

惠机制的发展实践提供参考。本报告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也不对所含信息的

准确性、完整性或及时性做出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报告所述观点仅代表撰

写团队的研究成果,不代表山东财经大学中国国际低碳学院及其他合作机构的

意见或政策。任何使用本报告的信息而造成的后果,责任由使用者自行承担。

报告撰写过程中引用的各类数据和资料在发布前已经过尽量全面的审核和确认,

但不排除因信息来源或数据更新不及时等因素导致的偏差和遗漏。

如需进一步了解报告内容,或对报告中涉及的内容有深入探讨的需求,建

议直接联系相关机构。阅读本报告的各方,应在使用报告内容前自行进行详细

核实和专业咨询,避免因依据本报告内容做出的决策而产生风险。

感谢所有为本报告提供帮助和支持的个人和机构。

执行摘要

2022年,从国家到地方政府均公布了系列推动开展碳普惠活动的相关政策,

企业和金融机构等也积极投入其中。自此被誉为“碳普惠元年”之始,山东财

经大学中国国际低碳学院每年暑期组织在校生开展全国调研,以“问卷调研+实

地走访+面对面访谈”相结合的调研方式对我国碳普惠机制的实施情况进行广泛

而深入的调查研究,并于每年年底发布碳普惠年度调查报告。2022、2023年,

团队共走访了广东、北京、上海、杭州、太原、武汉等城市和山东省内试点以

及沿黄流域非试点区域,完成了1737份问卷的回收分析和近50人次的深入访

谈,构建了基于社会认知理论中三元交互决定论模型的理论分析框架。

在此基础上,2024年暑期开展的第三次全国性调研,选取山东省沿黄河流

域典型城市(济南、青岛、潍坊、威海、烟台、东营、聊城、菏泽)以及全国

碳普惠试点城市(北京、上海、杭州、广东、成都)共13市,从碳普惠应用侧

出发,探究居民碳普惠理念认知、参与意愿和低碳行动情况;从碳普惠推出侧

出发,探究碳普惠机制设计及实施过程中形成的主要特点,以及遇到的发展机

遇和挑战。

本研究聚焦我国碳普惠机制的演化发展与应用情况,综合运用文献研究、

案例分析、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山东省沿黄流域与全国试点区域展开调研。研

究发现,2024年,我国碳普惠机制在多方面取得显著进展,政策端国家与地方

协同支持,方法学持续完善,地方和团体标准持续推出,碳普惠平台得到广泛

建设且功能日益丰富,合作组织不断涌现推动平台资源整合。研究发现,较为

成熟区域的碳普惠运行流程包括充足的减排量供给、消纳与应用环节,并拥有

多场景、多项目应用功能;公众对碳普惠的认知度和低碳行为意愿逐年上升,

但不同区域仍然存在显著差异;碳普惠的定义和内涵,尤其是碳普惠的参与主

体、内容和应用场景在实践探索中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扩充。

尽管目前碳普惠机制的发展依然面临公众认知和参与不足、机制设计不完

善等挑战,但在我国的发展已经有了一定经验积累,并逐步形成一些优秀典型

做法。今后,结合碳普惠发展的阶段特征和我国双碳目标的内在要求,可采取

措施进一步完善碳普惠政策与方法学体系、激发企业碳普惠参与动力、紧抓公

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碳普惠认知提升、以平台协作与加强交流赋能碳普惠发

展、构建碳普惠生态系统、加强碳普惠国际推广与交流、深化科技赋能碳普惠

发展,以及完善碳普惠评价与监管体系。可以预见,碳普惠的发展在未来会呈

现体系化与标准化、科技化与智能化、场景化与普惠化、

文档评论(0)

如此醉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