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4_2025学年高中语文专题九第二板块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卜算子缺月挂疏桐学案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蚜.docVIP

2024_2025学年高中语文专题九第二板块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卜算子缺月挂疏桐学案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蚜.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1

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一、字音识记

1.无情有思(sì) 2.萦损(yínɡ)

3.困酣(hān) 4.难缀(zhuì)

5.缥缈(piāo)(miǎo) 6.无人省(xǐnɡ)

二、词语释义

1.也无人惜从教坠:任凭飘坠,指无人疼惜杨花,任其凋零飘落

2.抛家傍路:指杨花离开柳枝,飘落路旁

3.萦损柔肠:形容瘦长而宛转的柳条

4.困酣娇眼:形容柳叶

5.落红难缀:落红不能重新连缀到枝头

6.时见幽人独往来:隐居之人,隐士

7.缥缈孤鸿影:高远隐隐的样子

8.有恨无人省:理解

三、名句背诵

1.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2.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3.拣尽寒枝不愿栖,孤独沙洲冷。

对应学生用书P73

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

整体感知

一、相关背景

此词约作于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苏轼44岁,正谪居黄州。苏轼与章质夫信云:“……柳花词妙绝,使来者何以措词!本不敢继作,又思公正柳花飞时出巡按,坐想四子,闭门愁断,故写其意,次韵一首寄去,亦告不以示人也。”这首词就是为和章质夫杨花词而作。

二、内容提要

这首词上片以花为人,以人写花,杨花美人,契合为一。下片抒发伤春惜花之愁。末尾以点点杨花与离人珠泪浑融为一,融情于物,以物体情,神来之笔,令人叫绝。通过杨花随风漂浮的情景,刻画出一位梦绕魂牵、幽怨缠绵的思妇形象。

三、写法借鉴

1.作为次韵和作,比原作立意更高

章的原作构思新奇,对物象的刻画特别细腻、传神,活灵活现。苏轼则写物而不滞于物,给予杨花生命,主观抒情色调更浓,更为幽怨缠绵。全篇可谓以情感为统率,以奇思妙想为筋骨,将原作从“以形写神”提到了“离形神似”的地步。

2.刻画细致,咏物与拟人浑为一体

上片惜杨花之飘坠,下片抒哀悼杨花委尘之悲恨,表现了思妇极其缠绵悱恻的情思,达到了借物传神的境界。本词自出新意,风神绵邈,情韵俱佳,为咏物妙作。全词用拟人化手法,亦物亦人,通过描写杨花随风飘转的情景,刻画出一位幽怨绵绵的思妇形象,构思新奇,想像丰富。

3.借鉴前人,推陈出新

化用韩愈、金昌绪诗意,不露痕迹。“抛家”三句化用韩愈《晚春》诗中的“杨花榆荚无才思”,苏轼这里反用其意,意思是说杨花离家(从树上飘下)而飘落路旁,看似无情,却自有愁思。“梦随”三句化用唐人金昌绪《春怨》诗中的“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此处以杨花拟人,写了一场恼人春梦,以有形比无形。

重点揣摩

1.“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这一句写出了什么?

参考答案:杨花像花又不像花。因为它“似花非花”,所以就任凭它坠落,也没有人怜惜它。点明白杨花的性质和命运。

2.赏析本词是怎样咏杨花的?

参考答案:作者没有正面形容杨花的形态动态,而是想像奇妙地把杨花比作一个随风万里、梦寻情郎的女子。杨花点点是离人泪的形象比方,又把杨花飘落同伤春之情交织起来。整首词以惜春、惜别的情感为统帅,以物拟人,比方、构思,乃至数量词的运用都别出心裁。

3.有人说苏词的“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写得最为精妙,请赏析它的妙处。

参考答案:词由眼前的流水,联想到思妇的泪水,又由思妇的点点泪珠,映带出空中的纷纷杨花。是离人的泪似的杨花,还是杨花般离人的泪。虚中有实,实中见虚;情中景,景中情,总收上文,深化主旨,既干净利落,又余味无穷。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整体感知

一、相关背景

苏轼因“乌台诗案”谪居黄州,初居于定慧院,后迁临皋亭。这首《卜算子》就是初至黄州在定慧院月夜感兴之作。到黄州之初,苏轼灰心杜口,谢绝交往。而由于牵连甚广,“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因此词人深怀幽居离索之伤。此词以“幽人”自称,就反映了他在这种特定环境下的心情。

二、内容提要

上片写幽居者在幽冷、孤寂的气氛中惆怅孤独的心情,下片写孤鸿惊惧、彷徨而又执著的情形。全词借“幽人”和“孤鸿”示意词人虽遭困厄、孤独却自命不凡、明哲保身,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生活看法。

三、写法借鉴

1.托物言志,借孤鸿寄情思

本词将人和孤鸿两个形象融为一体:上片写静夜时分,漏断人定,惟有“孤鸿”与“幽人”独处,示意了词人以孤鸿咏人的匠心。下片写孤鸿飘舞失所,惊魂未定,却仍择地而栖,呈现了孤鸿心有余悸的悽惨景况和坚持操守的崇高气节。透过“孤鸿”的形象,可以看到词人诚惶诚恐的心境以及他充溢自信、刚直不阿的特性。总之,词中明写孤鸿,喑喻自己,鸿与人合一,令读者从中体会到无穷的韵味。

2.运用比兴、象征等艺术手法

词人把孤鸿失群与幽人失志联系起来,奇妙地表达了他贬居黄州时孤苦伶仃、无所依托而又无可哀告的孤独境况。所咏之物与所寄之情,融洽和谐,既符合物的自然特征,又切合人的思想感情。

重点揣摩

1.请从借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2****815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