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6课探访古代文明第1课时(习题)
-填一填。
1.放眼世界,人类拥有的很多文明成就,都可以本求源。世界多个地区
的发现,告诉我们人类的文明史是由共同创造的。早期文明区域的出
现,表明人类开始跨入的门槛。区域文明的、
和,构成了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画卷……
2.四大古文明的意义不在时间的先后,而在于这些地区是人类文明最早诞生地,
是一个O
3.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灿烂的和勤劳智慧的o
黄河和长江是我国最主要的两条河流,被称为,和
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4.在中国历史上,位于长江流域的(距今约七千年)和位于黄河流域
的(距今约六千年)就开始了定居生活。
5.远古先民在采集生活中逐渐学会栽培,在狩猎生活中学会
了,经过长期努力,最终实现了从至I」、从
至U的伟大变革,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者的智慧,原始农业的
和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6古.埃及文明发源于,尼罗河自南向北从这里流过,留下下一条狭长
的河谷,并在出海口形成一片广阔的三角洲。这是的家乡。古代埃及
人利用尼罗河河水灌溉沿岸何三年及澳洲平原的农田,他们种大麦、小麦何亚麻
等作物,把尼罗河流域建成了O
7.河和河两湾之间的地方就称为两河流域”o生活在这里
的人们在和的斗争中学会了修堤坝、引渠灌溉、发展农业。
8.古印度人在、流域驯养动物、种植谷物和棉花。
9.文明古国创造的灿烂文化还有医学、数学、建筑、文学、艺术……它们都
对人类文明发展文作出了,对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我会答。
1.你有想象过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是如何生活的吗?请描述下你想象中的古
代生活。
答:
2.:不同地域的早期文明都有文字的出现,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
答:
三、生活实践。
1.观察下面的示意图,说说人类早期文明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2.请同学们完成表格黄河流域的半坡人和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对比
类别半坡人河姆渡人
相同点
不同点生活地区:生活地区:
房屋样式:房屋样式:
生产工具:生产工具:
种植植物:种植植物:
饲养业:饲养业:
原始手工业:原始手工业:
答案:
-填一填。
1.古代遗迹世界人民文明时代兴衰交融变迁
2.创造点
3.历史文化人民母亲河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4.河姆渡人半坡人
5.农作物饲养动物采集农耕渔猎畜养兴起发展
6.非洲北部古埃及人〃粮仓〃
7.幼发拉底底格里斯洪水
8.印度河恒河
9.重要贡献世界
二我会答。
1.答:言之有理即可即可。
2.答:言之有理即可即可。
三、生活实践。
1.答:早期文明主要分布于大河流域
世界多个地区古代遗迹的发现,告诉我们人类的文明史是由世界人民共同创造
的。早期文明区域的出现,表明人类开始跨入文明时代的门槛。区域文明的兴衰、
交融和变迁,构成了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画卷……
2.
类别半坡人河姆渡人
相同点1、都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繁荣时期(都处于原始社会后期);2、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
业发展;3、都会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4、都使用磨制石器;5、都会制造陶器。
不同点生活地区: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开题报告】中小学校园安全工作问题与对策研究 .pdf
- 【课题申报书】数字经济助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docx
- 开题报告-中国教育现代化引领下县域普通高中基础型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pdf
- 安徽省颍上第一中学等五校2025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英语试卷(含答案) .pdf
- 人教版美术初中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生活增添情趣《第2课 摆件巧安排》教学设计 .pdf
- 矿井通风布置案例分析综述2500字 .docx
- 2025年七年级英语寒假学习讲义(人教版2024)专题02 考点拓展2&冠词、数词、连词&写作指导(日常生活)(原卷版) .pdf
- 社交电商拼多多的营销策略分析开题报告5200字 .docx
- 2025年高考物理复习十七:电磁感应中的电路及图像问题(含解析) .pdf
- 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下册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测试卷(含答案) .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