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四节多糖一、多糖的溶解性多糖类物质由于其分子中含有大量的极性基团,因此对于水分子具有较大的亲合力;但是一般多糖的分子量相当大,其疏水性也随之增大;因此分子量较小、分支程度低的多糖类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度,加热情况下更容易溶解;而分子量大、分支程度高的多糖类在水中溶解度低。正是由于多糖类物质对于水的亲合性,导致多糖类化合物在食品中具有限制水分流动的能力;而又由于其分子量较大,又不会显著降低水的冰点,是一种冷冻稳定剂,在冻藏温度下,可以有效地保护食品的结构和质构不受破坏,提高产品的质量与储藏稳定性。第63页,共9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多糖溶液的黏度与稳定性正是由于多糖在溶解性能上的特殊性,导致了多糖类化合物的水溶液具有比较大的黏度甚至形成凝胶。多糖溶液具有黏度的本质原因是:多糖分子在溶液中以无规线团的形式存在,其紧密程度与单糖的组成和连接形式有关;当这样的分子在溶液中旋转时需要占有大量的空间,这时分子间彼此碰撞的几率提高,分子间的摩擦力增大,因此具有很高的黏度。线性高聚物溶液粘度很高,甚至浓度很低时也有很高的黏度。第64页,共9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影响多糖粘度的因素:⑴高聚物溶液的粘度同分子的大小、形状、是否带点及其在溶液中的构象有关。高度支链的多糖分子比具有相同分子量的直链多糖分子占有的空间体积小得多,因而相互碰撞的几率也要低得多,溶液的黏度也较低;带电荷的多糖分子由于同种电荷之间的静电斥力,导致链伸展、链长增加,溶液的黏度大大增加。⑵温度大多数亲水胶体溶液的黏度随着温度的提高而降低,这是因为温度提高导致水的流动性增加;而黄原胶是一个例外,其在0~100℃内黏度保持基本不变。第65页,共9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66页,共9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如果体系中存在有可以转化Schiffs碱或使葡糖胺不能形成的物质,则可抑制Maillard反应的发生。如亚硫酸盐的存在(反应如图所示)。亚硫酸氢钠与葡萄糖的反应为亲核加成反应,而加成产物与伯胺的反应则为亲核取代反应。第31页,共9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32页,共9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B、分子重排上步产物葡糖胺酸性条件下可以发生Amadori(阿姆德瑞)重排而转化为环式果糖胺:第33页,共9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此过程包括了两个重排步骤:第一步是在酸的存在下葡糖胺经环的破坏而导致的2-C上脱氢的重排过程,可看作是分子内的1,3-重排;第二步是1-氨基-1-脱氧-2-酮糖的烯醇式和酮式的重排过程。第34页,共9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果糖也能发生类似于A、B两个过程的反应,经A反应得到的是果糖胺,而果糖胺发生Heyenes(海因斯)重排得到2-氨基-2-脱氧葡萄糖。重排过程为:此重排过程类似于上边,即质子化破坏环状结构,1-C失氢变为烯醇式,烯醇式与酮式重排形成产物。第35页,共9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⑵中期阶段初期阶段中重排得到的酮式果糖胺在中期阶段反应的主要特点是分解。分解过程可能有不同的途径,已经研究清楚的有以下三个途径:A、脱水转化成羟甲基糠醛这种途径经历五步反应,其中有三步脱水、一步加水,总的结果是脱去二分子的水,最后生成环状的产物。其过程可以表示为:第36页,共9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脱水转化成羟甲基糠醛第37页,共9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一步为烯醇式与酮式的互变异构;第二步可看作在酸的作用下,3-C上的羟基脱水,形成碳正离子,碳正离子发生分子内重排,通过失去N上的质子而形成Schiffs碱;第三步又是烯醇式和酮式的重排得到3-脱氧奥苏糖;第四步3,4-碳之间发生消去反应形成烯键;最后一步是5-C上的羟基与2-羰基发生半缩酮反应而成环,然后消去一分子水形成糠醛。第38页,共9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此机理中胺类化合物离去得到的是羟甲基糠醛(HMF),也可以RNH2不离去,得到HMF的希夫碱,即胺仍然连在醛基上。所得到的HMF是食品褐变的重要的中间产物,检测这种物质就可以预测褐变的速度。第39页,共9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食品的低温保藏.ppt
- 食品的低温保藏课件课件.ppt
- 食品的低温冷冻技术.ppt
- 食品的低温与保藏.ppt
- 食品的防腐保鲜.ppt
- 食品的放射性污染及预防.ppt
- 食品的腐败变质.ppt
- 食品的腐败变质及控制.ppt
- 食品的腐败变质及其控制.ppt
- 食品的腐败变质课件课件.ppt
- XX T 1149.11-2010 内燃机 活塞环 第11部分:楔形铸铁环正式版.doc
- XX T 1149.13-2008 内燃机 活塞环 第13部分:油环正式版.doc
- XX T 1149.12-2013 活塞环楔形钢环正式版.doc
-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全册教学课件.pptx
- 2025年春新北师大版8年级物理下册全册课件.pptx
- 2024年新人教版8年级上册物理全册课件.pptx
- (新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大单元教学 课件(共9课时).pptx
-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醉翁亭记课件省公开课一等奖新课获奖课件.pptx
-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章末整理与复习习题省公开课一等奖新课获奖课件.pptx
- 外研版三年级英语下册期末复习单词专项.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