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五)阴阳的转化1、概念事物的总体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即属阳的事物可以转化为属阴的事物,属阴的事物可以转化为属阳的事物。2、转化与消长、互根的关系(1)阴阳双方的消长运动发展到一定阶段,事物内部阴与阳的比例出现了颠倒,则该事物的属性即发生转化,所以说转化是消长的结果。(2)阴阳互根互藏,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使阴阳双方都倚伏着向其对立面转化的因素。三、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3、阴阳转化的条件阴阳相互转化,一般都产生于事物发展变化的“物极”阶段,即所谓“物极必反”。4、转化的形式及表现渐变:新质的逐渐累积,旧质的逐渐衰减。如一年四季之中的寒暑交替。突变:不经过渡阶段,从一种质态到另一种质态的飞跃。夏季酷热下冰雹,急性热病中由高热突然出现体温下降、四肢厥冷即属于“突变”的形式。三、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运动规律与形式之间的关系阴阳对立→互为消长→阴阳转化阴阳互根→皆消皆长阴阳互藏→交感的内在动力互根的维系基础转化的内在依据(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1、脏腑形体分阴阳:内外分阴阳(内脏与体表),上下分阴阳,功能特点分阴阳。2、经络系统分阴阳:阴经阳经,阴络阳络。(二)概括人体的生理功能(三)阐释人体的病理变化1.分析病因的阴阳属性病邪可以分为阴、阳两大类。四、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2.分析病理变化的基本规律阴阳失调的主要表现形式是阴阳偏胜、阴阳偏衰和阴阳互损。四、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以阴阳的对立制约来阐释的病机和治法阴阳偏胜:阳胜则热→(外感)实热证→热者寒之;阳胜则阴病→实热兼阴虚证→清热兼滋阴;阴胜则寒→(外感)实寒证→寒者热之;阴胜则阳病→实寒兼阳虚证→祛寒兼温阳。阴阳偏衰:阴虚则热→(内伤)虚热证→滋阴制阳(阳病治阴)阳虚则寒→(内伤)虚寒证→补阳消阴(阴病治阳)四、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以阴阳的互根互用来阐释的病机和治法阴阳互损:阴损及阳→以阴虚为主的阴阳两虚→补阴兼补阳阳损及阴→以阳虚为主的阴阳两虚→补阳兼补阴阴阳亡失:亡阴:阴气亡失→阳气随亡→亡阳→阴阳离决亡阳:阳气亡失→阴气随亡→亡阴→阴阳离决四、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四)用于疾病的诊断1、分析四诊资料色泽分阴阳气息分阴阳动静喜恶分阴阳脉象分阴阳2、概括疾病证候八纲辨证:表证、热证、实证属阳;里证、寒证、虚证属阴。四、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五)用于疾病的防治调整阴阳,是防治疾病的基本原则。1.指导养生养生的目的:一是延年,二是防病。养生的原则:“法于阴阳”: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病夏治”,“夏病冬养”。2.确定治疗原则阴阳偏盛的治疗原则:实则泻之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虚则补之阴阳互损的治疗原则:阴阳双补四、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3.分析和归纳药物的性能四气:寒,凉→阴温,热→阳。五味:酸、苦、甘、辛、咸升降浮沉:升,浮→阳沉,降→阴四、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谢谢!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健康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阴阳学说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黎壮伟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健康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1、精气学说
2、阴阳学说
3、五行学说中医的哲学基础精是构成万物的本原
气的运动形式:升降出入精气学说基本内容(一)阴阳的基本概念1、阴阳学说的基本观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