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五下劳动第十课《搭建塑料棚》第2课时教案.docx

五下劳动第十课《搭建塑料棚》第2课时教案.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题

第十课《搭建塑料棚》

第2课时

总课时

上课时间

年月日

学习目标

1、劳动观念:知道如何搭建塑料棚,做好父母的小助手,提高生活质量。

2、劳动能力:培养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学会用简单的工具检查、调整材料。

3、劳动习惯与品质:在搭建塑料棚的过程中养成做事认真细致、有始有终的劳动习惯与品质。

4、劳动精神:在劳动过程中养成不怕困难、热爱劳动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学生学会建造塑料棚

教学准备

教学活动

自主调控区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活动与过程

议一议搭建塑料大棚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按照下面的步骤,小组成员合作搭建塑料棚。

1.将种植场地的土松好。

2.施底肥,种下蔬菜种子,浇适量水

3.把竹片插入泥土中,弯成拱形,两根竹片间的距离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

4.在竹片上覆盖薄膜,薄膜边缘用泥土压实。塑料棚就完成了。(塑料棚的实际大小可根据场地大小、种植需求等情况而定)

三、知识窗

塑料大棚的分类

1.根据屋顶的形状,可分为圆拱形和屋脊形塑料大棚。圆拱形塑料大棚的顶部呈圆拱形,面积可大可小,可单栋也可连栋,搬迁方便,成本较低。屋脊形塑料大棚采用木材和角钢为支架,是双屋面塑料大棚,多为连栋式,是可以全年利用的固定式大棚。

圆拱形塑料大棚

屋脊形塑料大棚

2.根据耐久性能,可分为固定式塑料大棚和简易式塑料大棚。固定式塑料大棚采用钢管为固定骨架,在固定地点安装,可连续使用2~3年,多用于盆花等的规模化生产。简易式塑料大棚采用竹片、圆钢等轻便的骨架就地架设,可拆除,多用于花卉的扦插繁殖、促成栽培、越冬防寒等。

四、小贴士

1.请小心使用锄头等工具。2.有条件的话,戴上手套操作。3.定期打开塑料棚的两端通风。

五、评价与收获

在搭建大棚的劳动中,你有何感受?

记录卡本次劳动活动,我们种下了蔬菜,搭起了大棚。在劳动过程中,你学会了哪些劳动技能,有什么劳动感悟?记录下来吧。

我学会的劳动技能:学会了如何搭建塑料棚

我的劳动感悟:搭建塑料棚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我们更应该珍惜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不浪费粮食!

六、知识拓展

大棚搭建的注意事项:

1.大棚建造场地的选择要选在背风、向阳、土质肥沃、便于排灌、交通方便的地方建造。棚内最好有自来水设备。

2.大棚的面积从光、温、水、肥、气、保苗等因素综合考虑,南方地区单栋式大棚面积,以400平方米较为有利,“三北”(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则以600、800平方米为宜。连栋式的大棚比较少用,效果也不大好,主要是不利于各种栽培环境因素的调节。

3.天棚的宽瘦单栋式大棚

南方地区因冬季时间短、高温季节长,宽以6—8米为宜,便于实现综合调节,实现良性管理。

北方地区的多为宽10~14米,因为北方秋、冬、春3季大部分喜温蔬菜要实行保护地栽培,受冻时边缘效应比例相对减小,有利于各种栽培因素的综合调节。

4.大棚的高度大棚的中高和两侧的肩高,直接影响结构的强度、采光、保温、管理操作的性能。竹木结构多柱式大棚,多为人工操作通风,中高有1.8米,最高不能超过2.2米,肩高约1米。

钢筋焊接和钢管组装式大棚,这种类型的无柱大棚高度多数超过2米。北京地区的多为2.6~3.2米,最高不能超过3.5米。

5.大棚的长度我国机械化程度较低,为了降低人力负担,一般以40-60米长较为合适,如果有小型机械进行耕作的,则可用跨度15米、长度达90米的拱架大棚,更有利于充分发挥机械作业的作用和大棚的生产潜力。

6.棚间距离

集中连片建造大棚,又是单栋式结构时,两棚之间要保持2米以上距离,前后两排距离要保持4米以上,以利通风、作业和建设排水沟渠,并防止冬季前排对后排遮阴。

七、激励与延伸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有人曾问袁隆平成功的秘诀,他以“知识、汗水、灵感、机遇”给出了精辟的回答。1962年,袁隆平在一块田里发现一株稻穗“鹤立鸡群”,穗特别大,而且结实饱满他将之采下带了回去。第二年,他把种子种下去,精心培育。希望有好的收获。不料长出来的秧苗高的高,矮的矮,结的穗子大小不一。袁隆平猛然想到遗传学分离定律这肯定是一株杂交稻,才会出现这样“大分化”的态势。反过来推论,那株“鹤立鸡群的稻子正是杂交后代,才会有如此优势。袁隆平想,既然水稻有杂交优势,为什么非要选育纯种呢?从此,袁隆平便致力杂交水稻育种的试验。就这样,解决中国人甚至全世界吃饭问题的伟大探索开始了。

为了杂交水稻的试验,袁隆平几乎奉献了自己的一切,知识、汗水、灵感,心血……在研究初期,为了获得一株必需的水稻雄性不育株,他的身影经常出现在稻田里。他在风雨中等待,在烈日中寻找。一年之后的一个夏天,早稻正在扬花吐穗,袁隆平头顶烈日。脚踩泥水,手持放大镜,在万绿丛中“寻它(水稻雄性不育株)千百度”,终于发现3株水稻雄性不育株。袁隆平激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传道授业者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教案、计划、总结、课件、试卷、课题、心得、方案等等。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10月03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