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二章社会福利理论
1本章要点与基本概念【基本概念】政府社会福利;企业社会福利;家庭社会福利;非政府组织社会福利【本章要点】1.福利是个体融入群体走向社会的重要工具,是群体凝聚和社会秩序的必要条件。社会福利功能表现在它与家庭、亲属、邻里、国家等关系上。2.社会福利能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凝聚与社会团结。但福利政策与福利价值理念、福利分配与福利目标等不一致会引发新的矛盾与冲突。3.福利文化产生于特定的社会文化,被社会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形塑。相应地,福利文化促进了社会文化的再生产。4.社会福利是解决社会问题的一种手段。同时,社会福利自身也随社会问题的变化而发生着变化。
21.社会福利与社会结构福利是个体融入群体、走进社会的工具。社会福利有助于促进个体融入社会,它作为社会结构的一部分天然地与社会相契合。2.家庭:福利的基点家庭是社会福利供给的主体,也是社会福利系统中最基本的单元,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当然,中西方文化与社会结构的差异使得家庭的福利角色与地位有所不同。3.亲属:福利的延伸除了朝廷、官府之外,传统社会中众多的社会救济或社会互助都是通过亲属这层社会关系得以开展的。在亲属关系中宗族关系是最主要的形式。第一节福利功能理论
4.邻里:福利的延伸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上的社会福利向家庭、宗族外扩展,就会形成地缘与业缘相结合的福利供给体系,邻里就是这一福利体系的载体。5.国家:福利的制度化中国国家的社会福利理论及其体系架构产生于先秦时期。中国的福利建设始终具有治国安邦的意蕴与功能,通过福利供给及民生建设,促进长治久安。6.天下:福利的抱负着眼于天下的社会福利,就是要践行“仁爱”“利天下”“亲仁善邻”“和而不同”等互惠利他原则,践行“四海一家”“天下大同”的福利行动。第一节福利功能理论3
1.社会福利与社会冲突2.福利国家:社会控制的手段3.福利政策:价值冲突4.福利来源:筹资冲突5.福利分配:目标冲突6.福利支出:阶层冲突第二节福利冲突理论4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季氏》
案例:汉武帝盐铁专营政策中的福利冲突在中国传统社会里,汉武帝分别于元狩四年(前119)、元鼎三年(前114)和天汉三年(前98)推行了“盐铁官营和算缗”“告缗”“酒令”等政策,朝廷通过对商人征税特别是对偷漏税商人进行处罚,确定朝廷拥有酒类和盐铁专卖权等来增加福利资源,以便“内兴功利,外伐四夷”。这一系列福利政策的推行导致盐铁会议的召开、争论以及随后一些工商业者的破产,而长期的战争支出又影响到民众的基本生活。就是说,战争支出压力转嫁给了民众,特别是当时的工商业者。另外,福利支出调整跟社会大众的信任相关,频繁的福利支出调整消大众的信任感,使大众对福利支出及其政策的制定机构变得“不忠诚”5
1.社会福利与社会文化2.家庭福利:孝老慈幼文化3.个体与他者福利:社会互助文化4.国家福利:积储备荒文化5.天下福利的追求:小康与大同社会第三节福利文化理论6否认文化和福利政策之间存在重大关系的人是孤独的。———《文化与福利国家:比较视角下的价值观与社会政策》
案例:宗族文化下闽南人的社会福利行动闽南地区特有的宗族文化影响着人们的福利行为,被世世代代的闽南人形塑,宗族社会实施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社会互助,以及以礼法为标准的社会互济。宗祠、族田制度、族谱规范和宗族祭祖仪式等都是宗族文化的外显形式。在宗族文化的影响下,闽南人守望相助,彼此提供福利。一些宗族设立族田,进行义捐,其中泉州陈氏家族明代就开始设立义田,族谱中有“义田何以兴乎?为赡族人而设也……宗之乏者有嫁娶丧葬则咸于是取给焉”。一些闽南人聘请教师对族人进行教化,以满足族人受教育的福利需求,同时还设置学田,补贴学子学杂费,或开办私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闽南地区的宗族文化有了新的发展,在闽南地区的社会福利体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7
1.社会福利与社会转型2.社会形态转变:福利理念的调适3.社会价值的转变:公平论和民生论受到重视4.社会结构的转变:走向整合性福利理论5.经济体制转变:国家、市场与社会的协同6.转型问题的解决: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结合第四节福利转型理论8我们依然有理由这么说:无论在何处,只要权利得到保护,福利负担得到再分配,有机会参与决策,公民变得活跃,那么政治也就会一点点破除边界而变得普遍化。———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
案例: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福利改进随着平台经济、消费形式和就业观念的转变,选择灵活就业的人员越来越多。数据显示,中国灵活就业人员规模已经超过2亿人,数量呈大幅度提升态势。随着群体的扩大,灵活就业人员的福利需要和面临的生存与发展问题越发凸显。他们多数为中青年,是非合同工、自雇和自主性就业,他们的生存生活权益、工作权益等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