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五章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18课件.pptx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实验方法第三节

一、干扰与消除1、光谱干扰谱线重叠干扰:由于光源发射锐线,谱线重叠干扰的较少。但是有些元素的光谱线很近。消除:另选分析线。如V线(3082.11?)对Al线(3082.15?)的干扰;多谱线的元素产生的谱线之间的干扰。如Mn的最灵敏线279.5nm旁还有279.8nm和280.1nm两条灵敏度低的吸收线,当光谱通带为0.7nm时,它们都进入通带内,而且每条吸收线的具有不同的吸收系数,使测定灵敏度下降,线性变坏。

背景干扰:分子吸收、光散射、折射等消除:邻近非共振线校正背景连续光源校正背景塞曼效应背景校正

2、物理干扰又称基体干扰,由于溶液的粘度、表面张力等物理因素,影响溶液的输送速度、雾化效率及原子化效率。消除:可通过配制与试样溶液具有相似物理性质的标准溶液,消除干扰。也可通过适当稀释溶液,减少干扰。在基体性质不清楚或比较复杂时,使用标准加入法能较好地消除基体干扰。

3、化学干扰来源:待测元素与共存的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难挥发的化合物所引起的干扰,主要影响原子化效率,通常使测定结果偏低。如用空气/乙炔火焰测定Ca时,溶液中若存在磷酸根会生成难于原子化的磷酸钙,使结果偏低。消除:(1)选择合适的原子化条件(2)加入释放剂:释放剂的作用是与干扰组分形成更稳定或更难挥发的化合物,使待测元素释放出来。如对Ca2+的干扰——加入La(III)、Sr(II)释放Ca2+;(3)加入保护剂:对Ca2+的干扰—加入EDTA—CaY。(4)加入饱和剂(5)加入基体改进剂

4、电离干扰来源:高温导致原子电离,从而使基态原子数减少,吸光度下降。消除:加入消电离剂(主要为碱金属元素),产生大电子,从而抑制待测原子的电离。如大量KCl的加入可抑制Ca的电离。

1、样品的制备(1)标准溶液的制备标准储备液:一般选用高纯金属(99.99%)或被测元素的盐类精确称量溶解后配成1mg/ml的标准储备液。工作标准溶液:标准储备液经过稀释即成为制作标准曲线的工作标准溶液。对于火焰原子吸收测定的标准储备液一般要经1/1000稀释,无火焰原子吸收测定的标准储备液要经过1/100000~1/1000000稀释。二、定量分析方法

注意事项:(1)应使用去离子水,保证玻璃器皿纯净,防止玷污。(2)所用的硝酸、盐酸应为优级纯,避免使用磷酸或硫酸。(3)标准储备液要保持一定的酸度以防止金属离子水解,避免阳光照射,不要存储在寒冷的地方。(4)校准用的工作标准溶液往往使用0.1mol/L浓度的酸或碱溶液稀释制备。(5)在每次测定前新鲜制备。(6)必须在有效期内使用。

(2)被测试样的处理测定前应对被测试样进行必要的预处理。液体试样:浓度过大时,必须用适当的溶剂进行稀释;浓度过低时,可以进行富集以提高浓度。无机固体试样:应用合适的溶剂和溶解方法,将被测元素完全转入溶液中。有机固体试样:一般先用干法或湿法破坏有机物,再将破坏后的残留物溶解在合适的溶剂中。如果使用非火焰原子化法,可以直接进固体试样,采用程序升温,以分别控制试样干燥、灰化和原子化过程,使易挥发或易热解基体在原子化阶段之前除去。

2、测定条件的选择(1)分析线的选择通常选共振线(最灵敏线)作为分析线。但当元素的共振线受到其它谱线干扰,或位于远紫外区时,则不宜选用共振线作分析线。如Hg185nm比Hg254nm灵敏50倍,但前者处于远紫外区;共振线Ni232nm附近231.98和232.12nm的原子线和231.6nm的离子线干扰测定,可选取341.48nm作分析线。此外当待测原子浓度较高时,为避免过度稀释,可选取次灵敏线!

(2)狭缝宽度选择狭缝宽度影响光谱通带和通过光的强度。狭缝宽度的选择应以能去除分析线邻近的干扰线为前提。由于吸收光谱比较简单,谱线重叠的几率很少,在原子吸收测定时允许使用较宽的狭缝。这样可以增加光强,提高信躁比,改善检出限。当吸收线附近有干扰谱线与非吸收光谱存在时,使用较宽的狭缝反而会导致灵敏度降低。合适的宽度可通过实验确定。不引起吸光度减小的最大狭缝宽度,就是应该选择的最佳狭缝宽度。(3)灯电流选择灯电流过小,光强低且不稳定;灯电流过大,发射线变宽,灵敏度下降,且影响光源寿命。选择原则:在保证光源稳定且有足够光输出时,选用最小灯电流(通常是最大灯电流的1/2~2/3),最佳灯电流通过实验确定。

(4)原子化条件火焰原子化:火焰类型(温度-背景-氧还环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