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场域论视域下校企合作共建职业教育教材研究
周桐?李同同?黄遵红
摘要职业教育教材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资源和核心载体,其职业特征属性决定着校企合作共建教材成为必然选择。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已经基本实现学校和企业合作共建的良性发展模式,但仍存在合作深度不足、教材内容针对性不强、教材形式空洞、教材育人性功能欠缺等问题。从布迪厄场域论的视域出发,以场域、资本、惯习三大要素作为理论逻辑分析的主线,重新解读校企合作场域中共建教材的真实内涵与特征。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场域论下校企合作共建职业教育教材的新路径:构建立体化的校企合作场域,推动“教材—课程—职业领域”的转化与融合;加强不同资本的融合,不断完善资源共建、成果共用、人才共享机制;培育合作共建的惯习,落实产教融合、供需结合、权力共享的合作理念。
关键词场域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教材
中图分类号G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219(2023)011-0016-07
一、校企合作共建职业教育教材现状剖析
随着职业教育体系日趋完善,职业教育教材建设也逐渐从单一走向多元、从传统走向创新、从知识本位走向能力本位,基本实现了现代化发展。然而,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与瞬息万变的社会市场经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最突出的特征就是职业性与实践性[3]。当前,虽然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已经基本实现学校和企业合作共建的良性发展模式,但仍存在合作深度不足、教材内容针对性不强、教材形式单一、教材育人性功能欠缺等问题。
(一)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秉持校企合作思想,却出现“浅尝辄止”现象
(二)职业教育教材内容坚持理实结合,却出现“纸上谈兵”现象
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职业教育不仅需要“形而上”的理论知识,也需要“形而下”的实践知识。从职业教育教材发展历程来看,其经历过基于学科知识的建设、基于职业行动的建设、基于职业特质的建设三个阶段[5]。从这三个阶段分析发现,职业教育教材的内容逐渐走向实用化与职业化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融合。然而,这种理实结合的教材内容却不足以让学生胜任企业的工作,“纸上谈兵”的现象仍然屡见不鲜。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教材中涉及的实践类知识大多数是单纯的操作性知识,这种操作性知识是企业操作流程中理想化的样态,并未充分考虑具体操作情境中可能遇到的突发情况;另一方面是现有的职业教育教材建设还未完全摆脱普通教育的“阴影”,教材内容的重点还是局限于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与素养的形成。这就导致学生的学习流于形式,大部分只懂得是什么、如何做,对于为什么即操作的原理知之甚少,学生们的所学所得与真实工作情境要求相差甚远。
(三)职业教育教材形式呈现多元融合,却出现“华而不实”现象
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不断推动教材呈现形式的多元化。常见的传统纸质教材资源已经不能充分满足学生的多元化学习需求,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新宠”。为此,许多职业院校顺应时代发展需求,推出融媒体数字教材。这种教材包括纸质教材、配套学习指导书、立化体课程与各类数字资源,以及支持教与学的服务等数字化平台、后台大数据等,实现了教材的多元化發展[6]。然而,在肯定教材多元融合发展的同时,应当看到存在的一些“华而不实”的现象。首先,丰富多元的电子教材与传统纸质教材相比,虽然在呈现形式上更加生动具体,但教材的主体内容大相径庭。其次,多种元素融合呈现的教材虽然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满足了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但教材内容和质量是否符合要求还需进一步验证。若过于注重教材呈现形式的多元性,忽略教材内容的价值体现将适得其反,教材的育人价值将无法得到有效落实。最后,形式过于丰富多元的电子教材容易喧宾夺主,易导致学生过度关注外在形式化的图片、视频等内容,却忽略了核心知识点的学习。
(四)职业教育教材注重能力本位,却出现“才不配位”现象
在类型教育的要求之下,现代职业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而教材作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核心载体,其功能定位已经逐渐从知识本位上升到能力本位。然而在现实中,职业院校学生所习得的能力仍然不能较好地匹配岗位对能力的需求,出现“才不配位”的情况。从职业教育教材的角度来看,有以下三方面原因:第一,现代市场经济瞬息万变,不断催生出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等,这将推动岗位能力需求的变化。而作为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资源和核心载体,教材从编写、定稿到出版将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致使教材最后呈现的内容从现在式直接变为过去式。第二,教材虽坚持以能力本位为主,但在教材课程内容与企业工作流程之间的衔接与转换上,并未充分融入企业真实的工艺流程,更多则是理想化的操作流程和表层化的操作步骤,所以培养的学生无法较好适应工作岗位的变化。第三,虽然开发和编制教材坚持能力本位,但并未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现有学习基础,无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GB 50373-2019 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标准.docx
- 钱钟书《吃饭》课件.pptx VIP
- 肝功能异常解析课件.ppt VIP
- 赞美女员工的文章.doc VIP
- 哈弗-哈弗H6-产品使用说明书-哈弗H6 1.5T自动两驱精英型-CC6460RM07-哈弗H6(升级版)-使用说明书-中文-01-16.01-01M.pdf
- 财务管理专业研究生复试面试个人简历模板单页Word.docx
- 国际潘通色卡电子版(PMS+COLOUR+CHART)最新版-免费下载.pdf
- 省英语优质课Melting-ice教学课件.pptx
- 计算机毕业设计论文 基于OpenCV的疲劳驾驶预警系统.docx
- 二次根式测试题附.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