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论普职融通的价值导向与制度路径.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普职融通的价值导向与制度路径

摘要经济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加速演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间的联系日趋紧密。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沟通、衔接和融合,已成为时代的必然选择,普职融通已成为新时代推进国家教育体系优化的重要政策话语和改革方向。普职融通至少包括三个层面的内涵:普职融合、普职沟通和普职衔接。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推进普职融通的根本价值追求,是指引相关政策和教育改革实践的核心价值导向。推进普职融通是教育制度层面的改革、协调与重构,要积极探索以机构重建优化学校教育制度,以要素融通丰富教育体系,以体制机制创新完善教育管理制度。

关键词普职融通;价值导向;全面发展;教育制度

中图分类号G71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219(2023)04-0024-07

一、普职融通的内涵解析

“融”最初的意思为“炊气上出也”,即煮食物的蒸气向上冒出[1]。《新华字典》对“融”的解释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固体受热变软或变为流体,可组词为融化;二是融合、调和,可组词为融洽、通融、水乳交融、融会贯通等;三是流通,组词为金融[2]。“通”,“达也”,即“到达,通达”[3]。《新华字典》中“通”的含义主要有四种:一是没有阻碍,可以穿过,能够达到,组词有:通行、四通八达、通车、通风等;二是传达,组词有通报、通信等;三是往来交接,组词有通商、互通情报等;四是普遍、全,组词有:通力合作、通盘计划等[4]。基于字义,“融通”即有融合通达之意。基于这样的词义,“普职融通”至少有以下三方面内涵。

(一)普职融合

(二)普职沟通

“沟通”意思是使彼此相通。“普职沟通”就是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作为两种独立的教育类型,普通教育机构和职业教育机构作为并行的办学主体,通过制度设计搭建横向互通之桥梁,实现两类教育要素之间的相互沟通。可以简单表述为普职两种教育类型在同一层次间的横向沟通。沟通的内容和载体包括学生、教师、课程、资源等教育要素,表现形式包括学生流动,教师、课程、设备设施等资源共建共享,学习成果互认等,沟通的根本目的在于拓宽学生的发展空间和发展路径。

(三)普职衔接

“衔接”意为后一事物与前一事物相连接,包括时间与空间两个层面。但在教育政策和制度语境下,应主要是时间层面的“前后”和层次间的“上下”连接。按照我国当前的学校教育制度和国民教育体系结构,普职衔接主要表现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中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之间的衔接。总体上,普职衔接可简单表述为普职两种教育类型在不同层次间的纵向连接。

二、普职融通的价值导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一)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推进普职融通的指导理论和根本依据

马克思指出,现代生产必然要求“用那种把社会职能当作相互交替的活动方式的全面发展的人,来替代只是承担一种社会局部职能的局部个人”[13]。“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定的活动范围,每个人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因而使我有可能随我自己的心愿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但并不因此就使我成为一个猎人、渔夫或批判者”[14]。马克思所说的全面发展,并不是主张退回手工业时代一个人可以完成产品所有加工环节的技术全面性状态,而是强调在未来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人的活动内容和方式、人的需要和能力得到全面丰富和发展,个人能够实现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有机结合,在掌握劳动技能的同时,还懂得生产原理,这样的人就具备了根据需要变换劳动部门和社会职能的能力,突破了特定的活动范围,也就不再被迫固着于某一个职业、某一个岗位上,社会分工所导致的人的片面发展将逐步被消除,人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兴趣,选择自己的活动领域、活动方式,并根据需要变换自己的活动和职能,因而人的全面发展同时也是人的自由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全面发展是现代生产对人的发展提出的客观要求。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的全面发展是需要历史条件的,而现代生产在对人的全面发展提出客观要求的同时,也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首先,生产力的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基础。“当人们还不能使自己的吃喝住穿在质和量方面得到充分供应的时候,人们就根本不能得到解放”[15]。其次,马克思认为现代生产技术的革命性逐渐使“工人终生固定从事某种局部职能的技术基础被消除了”,因而也为体力和智力在劳动过程中的统一以及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结合创造了条件。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把生产劳动与教育相结合看成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16]。第三,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自由支配时间。科技的高速发展与应用转化带动劳动生产率的大幅提高,人们的劳动时间将逐步减少,自由支配的时间将逐步增加。“节约劳动时间等于增加自由时间,即增加個人

文档评论(0)

ZC强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