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学案大专题知识整合43交通运输.docx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学案大专题知识整合43交通运输.docx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主题四十三

交通运输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无论是我们日常生活出行,还是工农业生产中,交通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出行时,我们有多种交通方式可供选择,自古如此。我国“南船北马”的交通布局;李白笔下“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交通选择都体现了这一点。进入现代,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有更多的交通方式可以选择。下面我们就从这些交通运输方式开始,逐步探索这一产业。

交通运输方式及其选择

1、概念

交通运输,指利用各种运输工具,使旅客、货物沿着特定路线实现空间位移的过程。

水路运输交通工具:货轮、邮轮、油轮优点:运量最大、投资少、运价低最、成本最低缺点:

水路运输

交通工具:货轮、邮轮、油轮

优点:运量最大、投资少、运价低最、成本最低

缺点:速度最慢、灵活性、连续性差、受自然因素影响大

公路运输

交通工具:汽车

优点: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对自然环境适应性强

缺点:运量小、能耗高、成本高、长距离运费较贵

铁路运输

铁路运输

交通工具:火车、轻轨、磁悬浮

优点:运量大、运速快、长距离运费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

缺点:铁路造价高、短途成本高

管道运输

管道运输

工具:管道

优点:运输成本低;连续性最强;平稳安全、管理方便;运量大

缺点:铺设管道、前期投资量大、灵活性差

航空运输

交通工具:飞机、无人机

优点:速度最快、效率最高

缺点:运量小、运费最高、投资大、技术要求高

3、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1)各方式特点

①从运费来看:航空最贵、水运最便宜。(空运>公路>铁路>河运>海运)

②从运速看:空运最快、水运最慢。(空运>铁路>公路>海运>河运)

③从运量看:水运最大、空运最小。(海运>铁路>河运>公路>空运)

④从灵活性看:公路最灵活、管道和铁路最差。

⑤从受自然影响看:铁路受影响最小,航空、水运受影响大。

(2)方式选择

①公路:短程、量小的货物。

②铁路:长途、大宗、笨重的货物。

不同运输方式距离与运费的关系③水路:远程、大宗、对时间要求不高的货物

不同运输方式距离

与运费的关系

④航空:价值量大、少量、急需、生鲜易腐的货物。

⑤管道:主要运输液体或气体。

解释:

①大宗货物:大宗货物是指交易数量、体量较大但单价较低且不易分割的物品,例如金属、煤炭、石油、谷物等。这些物品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各个行业的重要原材料。铁路和水运适合运输这样的货物,运输时一般通过在集装箱中,方便运输装卸。

②交通运输的连续性:是指运输过程的各个环节,在时间上能够紧密衔接和连续地进行,没有任何不合理的中断现象发生。提高运输过程的连续性,可缩短货物运输时间,提高运输效率。

如管道运输,只要修建完毕,可以实现全天无间断运输,没有任何等待,连续性最好;相反,对于水路运输,尤其是跨洋运输,运输一趟往往按月计算,货物需要提前囤积,连续性差。

③水路运输:水路运输包括内河运输和海洋运输两种。若通过题目能明确是其中哪一种,就直接写“河运”或“海运”,不要笼统写“水运”。

4、交通运输发展方向

随着科技的发展,运输方式呈现出许多新特点。现代交通运输发展趋势:

(1)专业化。

(2)高速化:提高速度,缩短时间,增加通过能力,提高运输效率和运输安全。

(3)大型化:提高交通工具的装载量。

(4)网络化:交通线路网络化,不同运输方式各有优缺点,多种运输方式通过交通枢纽实现联运。

第二部分知识探究

既然有如此多样的交通运输方式,那么从地理来看,它们怎样布局会比较合理,它们又会对我们产生怎样的影响。对于布局问题,分为了线路的布局和站点的布局两个方面,下面逐一探究:

探索一交通运输布局

1、布局原则(☆)

(1)依据运输需求(如人们不会无缘无故在荒无人烟的荒漠或极地专门修一条路,修路一定有需求);

(2)适度超前(如一条铁路往往要使用几十年,因此像隧道、桥梁等不易更换的路段,在建设时往往都超过当前的设计时速);

(3)因地制宜(如新疆地域广大,多修建机场;沿海地区则港口众多);

(4)尽量少占耕地(如平原地区多采用高架桥);

(5)发挥综合运输优势(如海陆联运、河海联运、海陆空联运等);

(6)平衡地区发展(如我国大力在西部、西南部地区修建交通线,“要致富,先修路”);

(7)适应国防需要、民族团结等(如建设在边疆或通往边疆的交通线)。

2、交通线的布局因素

(1)自然因素

①气候

注意沿线暴雨、大风等的强度和频率,以及冻土和积雪的厚度等。桥涵孔径大小、路基高低,都需要根据当地的降水量等条件进行设计。如:青藏铁路要预防高寒、缺氧、冻土、暴风雪等;沿海铁路要预防海风、海浪、台风、风暴潮等。

②地形

平原:对线路的限制较小,运行安全,速度较快,选线时要尽量少占耕地。

山地:线路尽量沿等高线修筑,尽量避

文档评论(0)

147****02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