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3历史的图谱(文化色彩)教学设计-高中美术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绘画.docx

23历史的图谱(文化色彩)教学设计-高中美术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绘画.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年第二学期选择性必修1绘画教案

教材

2019版普通高中教科书《美术》选择性必修1(绘画)

课题

第三课:历史的图谱(文化色彩)

核心素养导向

图像识读:辨识不同历史时期艺术作品的色彩特征及其文化根源;

美术表现:运用历史色彩符号创作具有叙事性的绘画作品;

审美判断:分析色彩在历史变迁中的审美价值演变;

文化理解:理解色彩作为历史图谱的文化记录功能;

创意实践:结合传统色彩语言进行现代表达实验。

具体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色彩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化象征(如紫色在罗马帝国代表权贵,明代黄色为皇家专属);

学习历史色彩复原技法(如矿物颜料研磨、植物染料提取)。

过程与方法:

通过历史文献与艺术作品的对照分析,建立“色彩时代”关联逻辑;

运用分层叠加、拼贴重组等手法表现历史与现代的色彩对话。

情感与价值观:

感悟色彩在文明传承中的生命力,培养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理解艺术色彩的“变”与“不变”,形成历史辩证思维。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重点:解析色彩在特定历史时期的象征意义与社会功能;

难点:在创作中实现历史色彩语言的现代转译,避免简单复制。

教学过程设计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2

情境

导入

色彩里的时间胶囊

情境创设:

对比展示宋代《千里江山图》(青绿山水)与日本浮世绘《神奈川冲浪里》(普鲁士蓝),提问:“两幅作品的蓝色有何不同?背后反映怎样的历史技术变革?”

学生讨论:

从天然矿物青金石到人工合成颜料,色彩史与技术史、贸易史的交织。

1.观看并尝试回答。

2.明确课题。

13

课堂

新授

解码历史的色彩基因

活动一:历史色彩的符号破译

小组任务:每组选取一个历史时期(如秦汉、文艺复兴、江户时代),分析代表作品的主色及文化密码:

案例:明代《南都繁会图》中“红绿对比”反映市民文化的繁荣;

结论:色彩饱和度、对比度与社会经济活跃度相关。

活动二:色彩技术的古今对话

实验演示:

古法模拟:用朱砂矿石研磨制作红色颜料;

现代对比:展示数码色域中的“中国传统色”RGB值;

启发思考:技术如何拓展色彩的文化表达边界?

学生进行自主研究讨论得出结论

6分

示范

实践

绘制时代色谱

任务设计:以“历史的层积”为主题,完成一幅综合材料作品:

要求:

选择两个历史时期(如唐代与工业革命时期),提取其标志性色彩;

通过叠加、刮擦、拼贴等手法表现时间痕迹;

撰写创作札记,说明色彩选择的历史依据。

教师指导:

提供参考方案:

唐代金箔+宋代天青釉碎片+蒸汽时代煤灰色;

用胶矾水做旧仿古绢本效果;强调“色彩冲突中的和谐”,如冷工业色与暖传统色的比例控制。

学生进行大胆创新

4分钟

课堂

评价

多维评价:

自评:分享创作札记中的历史研究心得;

互评:从“历史符号准确性”“材料创新性”“视觉叙事力”三方面打分;

师评:以《千里江山图》修复案例为例,强调“传统色彩活化”的当代价值。

拓展延伸:

播放纪录片《中国色彩史话》,布置课后探究问题:“如果为21世纪设计代表色,你会选择什么?如何体现时代特征?”

进行作品展示发表见解

作业与延伸

基础作业:临摹一幅历史名作的局部,标注色彩成分与文化寓意;

拓展任务:

调研家乡古建筑/手工艺的色彩应用,制作“本土历史色谱”;

尝试用数字绘画软件(如Procreate)模拟古画色彩效果。

学生进行课后或者课前体验

教学反思预设

成功点:通过材料实验激发学生对历史技术的兴趣;

改进点:部分学生对跨时代色彩融合缺乏想象力,下次可增加“历史色卡重组游戏”环节。

设计说明

本课紧扣新课标“文化理解”与“创意实践”要求,以“色彩考古学”为线索,通过“解码实验重构”的教学逻辑,引导学生将色彩视为解读历史的钥匙,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培养文化传承与创新意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95****194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19508761949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