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PAGE2/NUMPAGES14
1.2《齐桓晋文之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结合文本,掌握基本的文言基础知识。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学习,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社会理想,梳理孟子阐述观点的思路及论辩艺术。
审美鉴赏与创造:了解文言文的写作背景,感受论辩特色,体会艺术的魅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领会孟子耐心细致的说理态度和巧妙灵活的论辩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等文言知识。能归纳文中的文言现象,并准确翻译文中语句。
【教学难点】领会孟子耐心细致的说理态度和巧妙灵活的论辩方法。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板演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对我国文化乃至政治的影响都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和孟子,他们分别被称为“至圣”和“亚圣”。我们前一课通过孔子和弟子的对话了解了孔子的思想,今天我们来通过一场辩论深入体会一下孟子的思想主张。
二、写作背景
《齐桓晋文之事》是《孟子》的名篇之一,是孟子晚年第二次到齐国和齐宣王的一次谈话记录。它较为系统地阐明了孟子行仁政而王天下的政治主张,充分表现出孟子文章的曲折尽情、气盛言和的特色,洋溢着一种波澜壮阔的气势美。也是古代论辩文中的杰作,代表着当时逻辑文的最高水平。
当时,齐宣王想仿效齐桓公、晋文公谋图霸业、统一天下,并以此询问孟子。于是孟子围绕行王政、弃霸业的主题与齐宣王展开了一场论辩。
三、作者介绍
孟子(约前372~前289),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约生于周烈王四年,约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最后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孟子》其书:《孟子》共七篇,分别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各章又都分为上下两篇。作为一部语录体著作,它记录的是有关孟子重要思想的一些言论。到南宋时,朱熹把它与《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以及《论语》合为“四书”,把读经的传统推向更加狭窄的胡同,成为后世(如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八股文的唯一的取材依据。
孟子思想
①性本善(凡人都可以为尧舜)
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本)
③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封建时代士大夫出世进退的准则)
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国君傲然视之)
⑤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于人,治人者食人,天下之通义也
四、题目解说
齐桓晋文之事是什么事?
春秋五霸,成就霸业。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晋文公定乱扶周,破楚救宋。两人皆是春秋时的霸主。
齐宣王想谈的就是霸道之事。但是,霸道与孟子所主张的王道是两个对立的,而且对方是君王,孟子在这种情形下要想向齐宣王推行他的“王道”思想是极其困难的。
齐宣王与孟子的谈话以“霸道”开端,而孟子以“臣未之闻也”一句巧妙地将话题转向“王道”。
学习字词
六、层次结构及分析
逐一分析文章各部分,完成孟子的“聊天攻略”评价表。
课文内容
讨论话题
孟子观点
论著方法
攻略策略
王的态度
114
1520
2133
3435
(2)【示例分析第一部分】
本部分双方的对话流程:齐王问王道——孟子提出“保民而王”——齐王问保民——孟子问“以羊易牛”——王肯定事实——孟子提出“爱与不忍”,齐王解释——孟子问“牛羊何择”——齐王笑——孟子提出“仁术即不忍”。
(3)【小组合作完成其余部分】
答案预设
七、结构梳理
八、拓展延伸
思考:齐宣王虽然被孟子说服了,但并没有实施孟子的主张,你觉得孟子的思想有哪些不足不能执行呢?
忽视了恶劣的国际形势,诸侯国争霸混战,仁义对他们来说不能保国,笼统反对武力,显得脱离现实,不合潮流。
高估了小农经济的效果,民富不等于国强,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富国反而会成为别人嘴边的肥肉,而孟子是反对武力的。
对人好逸恶劳、投机取巧的劣根性认识不足。一味讲礼制教化是治理不好国家的,没有法律的整治,犯罪者会毫无顾忌。
最重要的是,误以为爱动物的人就会爱同类,有些人喜欢动物,但对同类的人却很残忍,随意地就能做出暴力行为。
九、课文总结
本文记录了孟子和齐宣王的一次对话,孟子通过这次对话劝说齐宣王放弃霸道,施行“王道”,使齐宣王接受了他对观点,并自愿受教,从而宣扬了他“保民而王”对“仁政”思想。
十、知识点小结
通假字
1、无以,则王乎:以,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3历史的图谱(文化色彩)教学设计-高中美术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绘画.docx
- 313开花和结果(教学设计)-七年级生物下册课件教学设计(人教版2024).docx
- 22资源枯竭地区的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教案高二下学期地理选择性必修二.docx
- 排球比赛规则的掌握与运用教学设计-高二下学期体育与健康人教版(7).docx
- 《物体的运动》作业设计-三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docx
- 根的奥秘(教学设计)-科学三年级下册湘科版(1).docx
- Unit1youandmeSectionA1a_1d教案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上册.docx
- 8《匆匆》教学设计-语文六年级下册(1).docx
-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复圣中学上学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月”总结.docx
- 人教版四下-22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物体的形状(教学设计含反思).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