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国浪漫主义文学李白.docxVIP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1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在此人世间,有的人生仅一世,死则“身与名俱灭”,化为一抔黄土而已。有的人非为当世生,亦为万世生;不惟为本土生,亦为世界生,唐代伟大的诗人李白即是。唐代诗坛群星灿烂,李白光芒四射,掩抑群辉,“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调张籍》)。李白的诗歌,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悬诸日月的艺术瑰宝,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永映千秋的文学遗产。

川之子

如果说,李白的诗歌因其深微的艺术底蕴,永远使人体味无穷的话,那么,李白的家世和生平,则因文献记载的匮乏和历史传说的广泛离奇,而成为一个破解不了、永远具有特殊吸引力的谜。

唐武后长安元年(701)的一个夜晚,一位母亲即将临产时,做了一个极为奇异的梦:太白星从天而降,撞入怀中。醒后,即产下一子。因此梦,父母为这个新生儿起名李白,字太白。太白又名长庚,即启明星。此说见于李阳冰的《草堂集序》,亦见于范传正的《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李阳冰是李白族叔,范传正是李白友人范伦之子,曾见过李白的孙女,二人听到的李白出生故事,当直接来自李白或其后人。说李白是太白星转世,是人们的附会,但梦太白星而生李白,当可信。李白的先人,字其太白,既是为了纪念李白出生之奇,也应该有其美好寄托。所以,李白一出生,就有了传奇色彩。

关于李白的出生地,也有不同记载。旧说李白生于蜀地的彰明县青莲乡(今四川省江油市)。李阳冰和范传正都明确说李白是李客自西域逃蜀后所生,李白的朋友魏颢在《李翰林集序》中也说李白“身既生蜀”。三人之中,李阳冰和魏颢与李白有过密切交往,范传正也做过调查,亲访李白后人,得到李白儿子伯禽手疏十数行家事的记载,三人之说最具权威性。1923年,李宜琛始对李白出生地提出怀疑,问题也是出在李阳冰和范传正的序。李白于肃宗至德二载(757)写的《为宋中丞自荐表》,称自己时年57岁。据李阳冰、范传正序,李白应是东晋时西凉武昭王李暠的九世孙。李暠称自己是李广的十六世孙,所以李白自称是汉飞将军李广之后。隋朝末年,李白先祖蒙难,流离碎叶。碎叶,唐时属安西都护府(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李白一家神龙初年(705)逃至蜀地,此年李白已经4岁,推算其应出生于西域的碎叶城。所以陈寅恪颇疑李白本为西域胡人,至中国后方改李姓。郭沫若在《李白与杜甫》中又否定了胡人说。李白是否为胡人,是个谜。为了解决生于蜀与神龙初逃归于蜀的矛盾,清人王琦猜测“神龙”或为“神功”之误。神功是武则天称帝后的第9个年号,即公元697年。魏颢《李翰林集序》称李白“眸子炯然,哆如饿虎”,似乎生得神采特异,非同常人。李白的父亲李客,生平事迹均不详,但从李白挥金似土的生活,研究者推测其父是位商人。

李白出生何地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其先居于碎叶以及少时在蜀的两个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在这样的家庭里,李白受到了传统与非传统的教育。

李白少时的教育自然以读书为主,而且读书很早。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说:“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汉代人“八岁入小学,学六甲五方书计之事”,而李白5岁就开始学习小学课程,10岁已经可读百家诸子,可见其发蒙之早。与人相比,李白不仅读书早,而且杂。《赠张相镐》其二说:“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百家”之中,当然应该包含儒家的经书,《唐才子传》说他“十岁通五经”。李白一生热衷于建功立业,兼济天下,自有其儒家思想渊源。在正宗的学业中,诗文辞赋也是要学的。尤其是蜀地有司马相如和扬雄等辞赋家,他们对李白一生都有重要影响,“余小时,大人令诵《子虚赋》,私心慕之”,少年时就以之为榜样,作赋与其比试高低了。然而,所谓“奇书”,当指儒家经典之外的非正统的书。李白小时候的教育是比较随意的。接受的思想也比较驳杂,不主一家一派。虽然没有文献记载,李白此时所读之物,也应有道家和道教的典籍。在李白所接受的思想影响中,有深厚的道教神仙的思想。据《彰明逸事》记载,李白在这一时期,还曾向“任侠有气,善为纵横学”的赵蕤学习纵横术一年有余。纵横术乃王霸之术,赵蕤所著《长短经》就是此类著作。

壮年时期的李白曾写《嘲鲁儒》诗讽刺“白发死章句”的儒生,其实少时的李白,就不是一个安分的读书人。他一面读书习文,“常横经籍书,制作不倦”,一面开始了早期的社会活动。李白《感兴八首》其五诗云:“十五游神仙”,他的求仙访道始于此时,且成为一生的兴趣。李白在戴天山读书时期所作的《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证明他这一时期就与道士有了交往。“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不遇道士的惆怅,最有说服力地表明了诗人与道士在情感上的亲近。李白此时写有《听蜀僧濬弹琴》的诗,亦可见诗人与僧人交往的踪迹。传统的文士多尚儒雅,李白却喜仗剑任侠,在蜀中就学过剑术。李白《与韩荆州书》说

文档评论(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