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中医护理方案
心衰病
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喘促
1.观察患者面色、血压、心率、心律、脉象及心电示波变化,慎防喘脱危象。(张口抬肩、稍动则咳喘欲绝,烦躁不安,面色灰白或面青唇紫,汗出肢冷,咳吐粉红色泡沫样痰)。
2.遵医嘱控制输液速度及总量。
3.遵医嘱准确使用解痉平喘药物。使用强心药物后,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出现纳差、恶心、呕吐、头痛、乏力、黄视、绿视及各型心律失常等洋地黄中毒的症状。
4.穴位按摩风门、肺俞、合谷等以助宣肺定喘。
5.喘脱的护理
(1)立即通知医师,配合抢救,安慰患者,稳定患者恐惧情绪。
(2)给予端坐位或双下肢下垂坐位,遵医嘱予20%~30%乙醇湿化、中高流量面罩吸氧。
(3)遵医嘱准确使用镇静、强心药,如吗啡、洋地黄类药物等。
(二)胸闷、心悸
1.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加强生活护理,限制探视,减少气血耗损,保证充足的睡眠。
2.予间断低流量吸氧,观察吸氧后的效果。
3.嘱患者平淡情志,勿七情过极。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焦虑、紧张及过度兴奋。
4.做好患者心理护理,消除其恐惧感,避免不良的情绪刺激,必要时让亲属陪伴,给予亲情支持。
(三)神疲乏力
1.卧床休息,限制活动量;减少交谈,限制探视,减少气血耗损。
2.加强生活护理,勤巡视,将常用物品放置患者随手可及的地方。注意患者安全。如:加设床挡,外出检查时有人陪同,防跌倒、坠床等。
3.大便秘结时,可鼓励多食蜂蜜、水果、粗纤维蔬菜。予腹部按摩中脘、中极、关元等穴位,促进肠蠕动,帮助排便。必要时遵医嘱使用缓泻药。
(四)尿少肢肿
1.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限制摄入量(入量比出量少200~300ml),正确测量每日晨起体重(晨起排空大小便,穿轻薄衣服,空腹状态)。
2.遵医嘱给予少盐、易消化、高维生素、高膳食纤维饮食,忌饱餐。选用有利尿作用的食品,如芹菜、海带、赤小豆、西瓜等,也可用玉米须煎水代茶饮。
3.做好皮肤护理,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定时翻身,协助患者正确变换体位,避免推、拉、扯等动作,预防压疮。可使用减压垫、气垫床、翻身枕等预防压疮的辅助工具。温水清洁皮肤,勤换内衣裤、勤剪指甲。会阴部水肿患者做好会阴清洗,防止尿路感染,男性患者可予吊带托起阴囊防止摩擦,减轻水肿。下肢水肿者,可抬高双下肢,利于血液回流。
4.应用利尿剂后观察用药后效果,定期复查电解质,观察有无水、电解质紊乱。
5.形寒肢冷者注意保温,可艾叶煎水浴足,温阳通脉促进血液循环。
6.中药汤剂宜浓煎,少量多次温服,攻下逐水药宜白天空腹服用。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
(1)根据医师诊疗要求,辨证施护指导中药汤剂及中成药服用方法,汤剂宜浓煎,每剂100ml分上下午服用。服药期间不宜进食辛辣刺激之品,以免影响药效。红参、西洋参宜另煎,宜上午服用。
(2)中成药适用于慢性稳定期患者,宜饭后半小时服用,以减少胃粘膜的刺激,服药期间根据治疗药物服用注意事项、禁忌,做好饮食调整。
(3)内服中药(详见附录1)。
2.注射给药
(1)根据医嘱辨证选择适宜中药输注的静脉。用药前询问患者过敏史。
(2)输液过程加强巡视,严格遵医嘱控制液体的入量及输入速度。
(3)执行药物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
1.中药泡洗(中药浴足)
(1)适宜心衰病稳定期。
(2)方药遵医嘱执行。如气虚、血瘀者可选用:红花、银花、当归、玄参、泽泻、生甘草等。阳虚、水停者可选用经验(足疗老中医袁海波)桂枝、鸡血藤、凤仙草、食盐、芒硝等。
2.
耳穴贴压(耳穴埋豆)
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随症配穴。如:心悸主穴:心、小肠、皮质下,配穴:心脏点、交感、胸、肺、肝。水肿主穴:肾、肾俞、输尿管、膀胱,配穴:交感、肾上腺、神门、三焦、内分泌。便秘主穴:大肠、三焦、脾、皮质下,配穴:肺、便秘点等。
2.
耳穴贴压(耳穴埋豆)
(详见附录
2
)
(
1
)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
,随症配穴。如:心悸主穴:心、小肠、
皮质下,配穴:心脏点、交感、胸、肺、肝。水肿主穴:肾、肾俞、输尿管、膀
胱,配穴:交感、肾上腺、神门、三焦、内分泌。便秘主穴:大肠、三焦、脾、
皮质下,配穴:肺、便秘点等。
3.灸法
遵医嘱取穴,随症配穴。如:心俞、足三里、肺俞、百会、内关、肾俞、三焦俞、关元等。
4.穴位贴敷
(1)适宜心衰病稳定期。
(2)遵医嘱准确选定穴位,按药方将研末好药物用食醋调成糊状,贴敷于选定穴位,每日1次,每次6~8小时。
(3)穴位和药物组方按医嘱执行。
5.
中医特色锻炼
(1)太极拳:每天1次,每次20分钟。可改善不良心理状态,疏通经络气血,具有保精、养气和存神的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胸痛分诊副本.ppt
- 病历书写规范与管理制度汇编.pptx
- 脱位病人的护理.ppt
- 老年性痴呆的中医药治疗张发荣.ppt
-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护理.pptx
- 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ppt
- 生物医疗低温存储设备行业分析研究报告PPT.pptx
- 常见损美性疾病治疗课件.ppt
- 新编风湿性心脏病培训课件.ppt
- 新版高血压健康教育内容培训课件.ppt
- 初中信息技术课中编程思维训练的教具研发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2022年下半年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高项)案例分析真题及解析.pdf
- 护士岗位做奉献演讲稿(精选3篇) .pdf
-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实验兴趣的培养策略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多模态语篇教学策略探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小学生早餐营养摄入与饮食习惯养成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学业发展指导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高中英语核心素养在听说读写技能综合训练中的应用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小学二年级民族乐器教学对音乐空间感的培养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新型肥料在茶园中的应用与茶叶营养成分均衡性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