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四溴苯酐和乙撑双四溴邻苯二甲酰亚胺副产七水硫酸镁》
团体标准编制说明
一、项目背景
七水硫酸镁在工业上用途广泛:在建材工业,七水硫酸镁溶于水后与重质轻烧
粉(氧化镁)发生反应形成硫氧镁水泥,此水泥具有较好的保温性、耐火性、耐久
性及环保性,应用于防火板、外墙保温板、门芯板、硫酸镁板等的生产。在建筑工
业,七水硫酸镁用作水泥的助凝剂。在环保工业上,七水硫酸镁作为污水处理剂直
接使用或作为污水处理剂的一种原料,用于工业污水处理,对废液污水起到凝结和
沉降作用,使其达到排污标准。
在生产四溴苯酐和乙撑双四溴邻苯二甲酰亚胺过程中,以发烟硫酸为溶剂,溴
素、苯酐、乙二胺为原料。其中,溴素与苯酐进行溴化反应生成四溴苯酐,溴素与
乙二胺和苯酐进行溴化反应生成乙撑双四溴邻苯二甲酰亚胺,反应后均产生浓硫酸
母液,将其经预处理后与氧化镁反应,生成硫酸镁溶液。硫酸镁溶液后经沉淀结晶、
离心、滚筒烘干得成品七水硫酸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四条:固体废物污染环境
防治坚持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原则。副产七水硫酸镁是有较高经济和使用价
值的产品,符合“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原则。为了进一步规范市场管理,
促进行业进步,完善标准体系建设,正确评价产品质量,拟推进七水硫酸镁团体标
准的建设。
通过此次标准建设,可进一步明确七水硫酸镁的检测项目及应执行标准,推动
此副产七水硫酸镁的资源化利用。
二、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
四溴苯酐和乙撑双四溴邻苯二甲酰亚胺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副产品七水
硫酸镁,如不加以回收利用会造成较大的资源浪费。现行行业标准《工业硫酸镁》
(HG/T2680一2017)不适用于四溴苯酐和乙撑双四溴邻苯二甲酰亚胺生产过程
中产生的副产七水硫酸镁。
目前无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规范四溴苯酐和乙撑双四溴邻苯二甲酰亚
胺副产七水硫酸镁产品质量,给该类产品的生产、使用和贸易带来不便。
因此行业迫切需要制定四溴苯酐和乙撑双四溴邻苯二甲酰亚胺副产七水硫酸
镁产品的团体标准,可以为国内生产和使用企业提供统一的验收标准,有效评价
产品质量,促进行业进步。
本标准是根据四溴苯酐和乙撑双四溴邻苯二甲酰亚胺副产七水硫酸镁生产工
艺情况,结合用户需求制定,对生产包装、试验检验等尽早加以规范,可以为流通
提供贸易依据,为用户提供检验交货依据。
三、主要起草过程
自立项后,山东化学化工学会组织潍坊鑫洋化工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成立标
准起草工作小组,明确了工作指导思想,制订了工作原则,确定了起草组成员和
任务分工。
标准起草工作组开展了以下工作:
(1)调研了国内生产企业所产产品质量和执行标准。
(2)调研了以此产品为原料的主要生产厂企业对该产品质量的需求。
(3)组织工作组成员多次调研行业情况、商讨试验方案,形成了标准草案。
在充分调研、验证、分析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了征求意见稿。
四、制定标准的原则和依据以及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关系
(一)制定标准的原则
1、与现有规范的一致性、兼容性、整合性原则
注重与现有规范的一致性、兼容性原则,尽量不增加产品生产企业和使用企
业的负担。
2、实用性原则
注重吸收了目前市场上四溴苯酐和乙撑双四溴邻苯二甲酰亚胺副产七水硫
酸镁的生产企业和使用企业在产品质量上的实际需求,积极听取各方意见。
(二)制定标准的依据
本标准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
结构和起草规则》、GB/T20001.10—2014《标准编写规则第10部分:产品标
准》的规定和要求起草。并参考引用了以下标准:
GB/T6678化工产品采样总则
GB/T6679固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HG/T2680-2017工业硫酸镁
HJ501-2009水质总有机碳的测定燃烧氧化-非分散红外法
(三)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关系
目前无四溴苯酐和乙撑双四溴邻苯二甲酰亚胺副产七水硫酸镁国家标准和行
业标准,与行业内现有其他标准协调配套,不冲突。
五、确定标准主要(技术)内容的依据及说明
(一)技术内容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