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顶兴学校2023年春季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生物学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3页,第Ⅱ卷第3页至第4页。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个体、种群、物种、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同一种群内的个体一定属于同一物种
B.不同种群的个体可能属于同一物种
C.种间关系属于种群水平研究的问题
D.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种群组成群落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群落的概念:在同一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群落是由一定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群组成。
【详解】A、同一种群内的个体能够相互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一定属于同一物种,A正确;
B、同一物种可能因为地理隔离等因素分布成不同种群,B正确;
C、种间关系属于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C错误;
D、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种群,包括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组成群落,D正确。
故选C。
2.调查一个草原1公顷范围内某种鼠的种群密度时,第一次捕获并标记了29只鼠,放回后由于某些原因死亡5只,再捕获15只鼠并将其中的10只标记后全部放回。一段时间后重新进行捕获,共捕获了33只鼠,其中有标记鼠14只。假设调查过程中无迁入和迁出,鼠群中无其他出生和死亡,在调查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前小鼠的种群密度为(保留整数)()
A.85只/公顷 B.80只/公顷 C.70只/公顷 D.65只/公顷
【答案】A
【解析】
【分析】标记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标记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标记后重新捕获数。
【详解】第一次捕获并标记了29只鼠,由于某些原因死亡5只,相当于只标记了24只,再捕获15只鼠并将其中的10只标记后全部放回,被标记的鼠总共为34只,设在调查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前小鼠的种群密度为x,由于有5只死亡,故x-5=34×33÷14,x约等于85只/公顷,即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3.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棵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反映了群落具有垂直结构
B.森林群落的垂直结构比草原群落的垂直结构更复杂
C.邛海湖泊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D.“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种间竞争
【答案】A
【解析】
【分析】群落的空间结构:(1)垂直结构: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表现垂直方向上的分层性,其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决定了动物的垂直分层。(2)水平结构:水平方向上由于光照强度地形明暗湿度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上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种群。
【详解】A、垂直结构是群落的空间特征,一棵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是种群的研究范围,不属于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A错误;
B、森林群落因分布着高大乔木、中等高度的灌木以及较矮小的草本植物,其垂直结构比草原群落的垂直结构更复杂,B正确;
C、近岸区和湖心区生物分布的差异,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C正确;
D、“苗多欺草,草多欺苗”,苗和草都是植物,生长在一起,因争夺营养物质和空间而进行斗争,属于种间竞争关系,D正确。
故选A。
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原理。根据这一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指的是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合物
B.物质循环中的“循环”指的是物质在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
C.物质是能量的载体,物质循环也可以促进能量循环利用
D.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可以实现物质的多级循环利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C、H、O、N、P、Ca等元素,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再回到无机环境的循环。
2、物质循环的特点:循环往复、反复利用,具有全球性。
3、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之间的联系:①两者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②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释放,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③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是推动物质循环的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详解】A、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指的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陕西省中职职高单招英语考纲词汇表.docx VIP
- 广州市托育机构星级服务评估必达条件、评估标准、家长调查问卷、分级评估申报表、意见书.docx VIP
- 2025年中国四氯化锆项目投资计划书.docx
- 2025年中国半乳甘露聚糖项目创业计划书.docx
- 恒生校招测试笔试题目及答案.doc VIP
- IEC 60664-1-2020+cor1-2020中文版完整版.docx
- ZE-C300(V2)化学需氧量在线分析仪用户手册V2.0.pdf VIP
- 教学课件 地址数据处理 三维地质建模技术.ppt VIP
- 字体侵权法务培训.pptx VIP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2423.16-2022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J和导则:长霉.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