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张释之冯唐列传》《魏征传》《论衡定贤》含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上问上林尉诸禽兽簿,十余问,尉左右视,尽不能对。虎圈啬夫从旁代尉对上所问禽兽簿甚悉,欲以观其能口对响应无穷者。文帝曰:“吏不当若是邪?尉无赖!”乃诏释之拜啬夫为上林令。释之久之前曰:“夫绛侯、东阳侯称为长者,此两人言事曾不能出口,岂学此啬夫谍谍利口捷给哉?且秦以任刀笔之吏,吏争以亟疾苛察相高,然其敝徒文具耳,无恻隐之实。以故不闻其过,陵迟而至于二世,天下土崩。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靡,争为口辩而无其实。且下之化上疾于景响,举错不可不审也。”文帝曰:“善。”乃止不拜啬夫。
(节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材料二:
太宗曰:“然征每谏我不从,发言辄即不应,何也?”对曰:“臣以事有不可所以陈论若不从辄应便悉此事即行。”帝曰:“但当时且应,更别陈论,岂不得耶?”征曰:“昔舜诫群臣:‘尔无面从,退有后言。’若臣面从陛下方始谏,此即‘退有后言’,岂是稷、契事尧、舜之意耶?”帝大笑曰:“人言魏征举动疏慢,我但觉妩媚,适为此耳。”……后以目疾频表逊位。太宗曰:“朕拔卿于讎虏之中,任公以枢要之职,见朕之非,未尝不谏。公独不见金之在矿也,何足贵哉?良冶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朕方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匠。卿虽有疾,未为衰老,岂得便尔?”
(节选自《旧唐书·魏征传》)
材料三:
然则贤者竟不可知乎?曰:易知也。而称难者,不见所以知之则难,圣人不易知也;及见所以知之,中才而察之。譬犹工匠之作器也,晓之则无难,不晓则无易。贤者易知于作器。世无别,故真贤集于俗士之间。俗士以辩惠之能,据官爵之尊,望显盛之宠,遂专为贤之名。贤者还在闾巷之间,贫贱终老,被无验之谤。若此,何时可知乎?然而必欲知之,观善心也。夫贤者,才能未必高也而心明,智力未必多而举是。何以观心?必以言。有善心,则有善言。以言而察行,有善言则有善行矣。言行无非,治家亲戚有伦,治国则尊卑有序。无善心者,白黑不分,善恶同伦,政治错乱,法度失平。故心善,无不善也;心不善,无能善。
(节选自王充《论衡·定贤》)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臣以事有A不可B所以C陈论D若不从E辄应F便G恐H此事即行。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错,同“措”,指施行,成语“举直错枉”中的“错”字意思与此相同。
B.太宗,指皇帝去世后,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特起的庙号,“高祖”“太祖”也是庙号。
C.拔,选拔、提拔,与《出师表》“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的“拔”意思相同。
D.“以言而察行”与《劝学》“蟹六跪而二螯”中的“而”用法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文帝询问禽兽簿的情况,啬夫对答如流,文帝想任命啬夫做上林令,但张释之担心天下人会争相施展口舌之能,不讲求实际,故委婉地劝止了文帝。
B.秦代因为重用了掌文案的官吏,官吏们争着以办事迅急苛刻烦琐来比高下,但其弊病在于徒然具有官样文书的形式,而没有怜悯百姓的实质。
C.魏征因为眼疾多次上奏章请求让出职位,唐太宗以黄金自比,将魏征比作高明的冶炼工匠,形象生动地说明了魏征对自己的重要意义。
D.王充认为,如果没有什么方法,即使是圣人也不容易识别贤人,而如果掌握了制作器物的方法,那么识别贤人就会比工匠制造器物还容易。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言魏征举动疏慢,我但觉妩媚,适为此耳。
(2)夫贤者,才能未必高也而心明,智力未必多而举是。
14.一个人的言论能否反映其为贤者?三则材料对此表达了不同的观点,请简要概括。
【答案】10.BDF11.A12.D13.(1)别人说魏征举止粗疏傲慢,但是我觉得他美好可爱,正是因为这些啊。
(2)贤者并不一定具备高超的才能,但他们的内心明白是非;他们的智谋和力量不一定很多,但他们的行为是正确的。14.①言论虽能展现表达能力,但不足以全面反映一个人的品德和才能。②正直的言论可以反映一个人的能力。③贤者的言论与内心真实想法应和实际行动一致。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我认为事情不可行,所以陈述自己的看法,如果不听从就回应,就担心这件事会立即去施行。
“以”是谓语,“事有不可”是宾语,其后B处断开;
“所以陈论”是针对“臣以事有不可”采取的行动,且“若”表假设,放在句首,故D处断开;
“不从辄应”是假设的情况,“便恐此事即行”是结果,中间断开,故F处断开。
故选BDF。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一词多义,掌握文化常识的能力。
A.错误。同“措”,指施行/“错”同“措”,意思是“置,安放”。句意:陛下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