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阅读欣赏简案.docx

“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阅读欣赏简案.docx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毕业设计(论文)

PAGE

1-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

题目:

“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阅读欣赏简案

学号:

姓名:

学院:

专业:

指导教师:

起止日期:

“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阅读欣赏简案

摘要:本文以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作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其词作中的愁情表达。通过对李清照词作的艺术特色、愁情内涵以及形成原因的分析,揭示了李清照词作中的愁情之美,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本文首先从李清照的生平背景出发,分析其词作产生的时代背景和人生经历;其次,探讨李清照词作的艺术特色,包括意象、语言、结构等方面的特点;再次,深入挖掘李清照词作中的愁情内涵,分析其愁情的种类、表现手法和情感深度;最后,结合李清照的生平经历和词作风格,探讨其愁情形成的原因。本文的研究有助于丰富我国古典诗词研究,对理解李清照的词作和宋代词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著名女词人,其词作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李清照的词以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意象丰富著称,尤其是其词作中的愁情表达,更是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旨在通过对李清照词作中愁情的研究,揭示其词作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以期为我国古典诗词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宋代是我国词坛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词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体裁,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李清照作为宋代词坛的代表人物之一,其词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点。本文将从李清照的生平背景、词作艺术特色、愁情内涵以及形成原因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全面展现李清照词作的艺术魅力和思想价值。

第一章李清照生平及词作背景

1.1李清照的生平经历

(1)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出生于北宋政和二年(公元1087年),逝世于南宋绍兴十四年(公元1155年),享年六十九岁。她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母亲也颇有文化素养。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李清照自幼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她聪颖过人,酷爱文学,尤其擅长诗词。据史料记载,李清照自幼便开始作诗填词,她的词作在年轻时便已小有名气。她与丈夫赵明诚相恋于少年时期,两人志趣相投,婚后生活十分美满。赵明诚官至户部尚书,对李清照的文学事业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在赵明诚的影响下,李清照对诗词的研究更加深入,她的词作也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2)李清照的一生经历了北宋末年的动荡时期,靖康之变后,她与丈夫赵明诚被迫流离失所,生活变得颠沛流离。这段经历对她的词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据《漱玉词》记载,李清照在流亡途中写下了许多反映战乱、思念故土的词作,如《如梦令》、《声声慢》等。其中,《如梦令》一词描绘了她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抒发了李清照对故土的眷恋之情。在流亡生涯中,李清照还经历了丈夫的去世,这对她的打击极大。她悲痛欲绝,在词中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切怀念,如《永遇乐》一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这首词通过对月亮的描绘,表达了李清照对丈夫的思念和对人间生活的无奈。

(3)南宋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李清照流亡至临安(今杭州),开始了她在临安的晚年生活。虽然晚年生活相对安定,但李清照的词作仍然充满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忧虑。这一时期,她的词作风格更加深沉、凝练,情感更加真挚。据《漱玉词》记载,这一时期李清照写下了许多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的词作,如《菩萨蛮》、《如梦令》等。其中,《菩萨蛮》一词描绘了南宋临安城的繁华景象,同时也表达了对百姓生活困苦的同情:“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这首词通过对春雨、杏花等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了李清照对生活的关注和对社会现实的忧虑。晚年,李清照还致力于整理和编纂自己的词作,留下了《漱玉词》这部词集,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1.2宋代词坛的时代背景

(1)宋代词坛兴起于公元960年北宋建立之后,至1279年南宋灭亡,历时约320年。这一时期,词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成为宋代文学的主流。据《宋史·艺文志》记载,宋代词人共有千余人,词作数量多达数万首。宋代词坛的繁荣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密切相关。北宋初年,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氛围浓厚,为词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宋代科举制度的改革,使得文人阶层扩大,词作为新兴的文学体裁,得到了更多文人的青睐。

(2)宋代词坛的另一个重要背景是市民文化的兴起。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逐渐壮大,他们对文学的需求日益增长。词作为一种通俗易懂、情感丰富的文学形式,满足了市民阶层的审美需求

文档评论(0)

132****665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初中毕业生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