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5年无线充电智能小车设计与实现研究报告.docx

2025年无线充电智能小车设计与实现研究报告.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参赛队代码:

天津市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TI杯)

设计报告封紙

摘要

本作品重要包括无线充电装置、无线充电电动车和超级电容储能装置。首先先将5V的直流电通过LC自激振荡电路逆变成高频800kHz的交流电,然后在一次侧,通过ATmega16单片机控制舵机动作隔离副边电路,此時继电器常闭触点动作,电容不充电,按下按键继电器恢复,同步定期1分钟,交流电通过发射线圈向接受线圈传递能量,通过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播方式,接受线圈与接受线圈发生谐振耦合,将电能转换成磁场能量进行传播,从一次侧传送到二次侧的能量通过全桥整流环节后供应超级电容储能,定期結束后继电器动作,发射线圈停止向接受线圈传递能量,同步舵机动作,使得副边电路接通,小车立既启动。通过测试,小车可满足所有规定。

关键詞:LC自激振荡逆变;磁感应谐振式无线传能;全桥整流;超级电容

无线充电电动小车(C題)

【本科组】

一、系统方案

本系统重要由单片机最小系统、谐振逆变电路、超级电容储能电路、单相全桥整流装置、继电器、舵机、电动小车运动装置构成,下面分别论证这几种部分的选择。

主控制器件的论证与选择

方案一:采用stm32f103系列单片机。主频高,但同步也使它的耗能较高,工作电压2.0V-3.6V。并且主芯片引脚复杂,stm32,适合较复杂算法,不符合本題需求。

方案二:采用以增强型ATmega16内核的AVR系列单片机,AVR单片机其显着的特点為高性能、高速度、低功耗、无需外部晶振,工作电压2.7V-5.5V外围电路简朴,非常适合本系统的设计。通过比较,我們选择方案二。

方案一:PCB印刷电路板—自制印刷电路耗時耗力,会影响整体进度,不适宜采用该方案。

方案二:手工焊电路板—由于需要的电路构造较简朴,自已焊能缩短实現周期,通过比较,我們选择方案二。

2、逆变电路的论证与选择

方案一:半桥式电路—具有一定的抗不平衡能力,对电路对称性规定不很严格;成本比全桥电路低。但电源运用率比较低,损耗大。同步与驱动信号的连接比较麻烦。

方案二:全桥式电路—与推挽构造相比,原边绕组减少了二分之一,开关管耐压减少二分之一。但使用的开关管数量多,且规定参数一致性好,驱动电路复杂,实現同步比较困难。

方案三:LC自激振荡电路—不需要外部控制信号的驱动,可以完全依托自身实現振荡,因而控制电路极其简朴,极大地提高了整个系统的效率。综合以上三种方案,选择方案三。

控制系统的论证与选择

方案一:电磁感应式

传播功率数瓦,传播距离数毫米-数厘米,充电效率80%。适合短距离充电,转换效率较高;但需要特定摆放位置,才能精确充电,金属感应接触会发热[1];

方案二:磁场共振式

传播功率数KW,传播距离数厘米-数米,适合远距离大功率充电,转换效率适中[1];

方案三:无线电波式

传播功率不小于100mW,传播距离不小于10m,远距离小功率充电,自动随時随地充电;限制转换效率较低,充电時间较長,传播功率小[1];

方案四:电场耦合式

传播功率1-10W,传播距离数毫米-数厘米,适合远适合短距离充电,转换效率较高,发热较低,位置可不固定;限制体积较大,功率较小[1]。

综合考虑采用方案二。

方案一:用抽绝缘片的方式控制小车立既启动

用绝缘片隔绝电路,不过需要在每次出发前人為插绝缘片,1分钟计時到后再人為抽离,使得电路接通,小车得电启动。

方案二:用舵机配合继电器的方式控制小车立既启动

在一次侧,继电器控制发射线圈所在电路,用舵机进行绝缘片的抽拔,实現自动化。此外,充电時继电器不工作,断电時继电器工作,有效节省电能,提高用电效率。综上采用方案二。

方案一:前驱型—动力传递直接,减少了损耗,运转效率更高,不过操控性较差,转向局限性。

方案二:后驱型—操控性好,起步加速好,有助于起步、加速和爬坡,缺陷是动力损耗较大。

综合考虑采用方案二。

谐振耦合线圈绕法的论证与选择

方案一:螺线管式线圈构造

螺旋管式谐振耦合线圈构造,磁场强度较大,空间磁场分布比较均匀,有很好的方向性,适合中等距离的无线电能传播,不过轻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传播效率较低[2]。

方案二:可分离变压器构造

可分离变压器构造,磁耦合性比较强,系统的传播功率较大,并且传播效率也高。不过由于原边线圈与副边线圈距离较近,传播距离比较短[2]。

方案三:平板式线圈构造

虽然电感值仅有几微亨或几十微亨,但体积小,比较薄,发射面积和接受面积均比其他方式大,节省空间,提高收发线圈的效率,合用于固定位置进行充电的无线电能充电装置中[2]。

综合考虑采用方案三。

5、整流电路的论证与选择

方案一:单相半桥整流—开关管数量少,成本相对较低,抗不平衡能力强。

方案二:单相全桥整流—驱动电路较复杂,但在相似的开关电流和电源输入电压下,

文档评论(0)

159****17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