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心血管反射
主讲人:李俊波
心血管反射
1、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
感受器: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
刺激性质:血管壁扩张。
传入神经:窦神经(舌咽神经)及迷
走神经(人)或主动脉神
经(兔)。
反射中枢:延髓的孤束核(延髓心血管
活动中枢)。
传出神经—心迷走、心交感和交感缩血管
效应器—心脏和血管
颈动脉窦:颈总动脉末端和颈内动脉起始处的膨大部分
心血管反射
在整个心血管系统,包括心房、心室、动脉、静脉
壁内存在许多传入神经末梢,当管壁被动扩张时,这些
神经末梢能感受机械牵张刺激而引起心血管反射。位于
循环高压力部分(动脉)管壁内的神经末梢起监视动脉
侧压的作用,故称动脉压力感受器。其中最重要的是颈
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颈动脉窦及主动脉弓压
力感受器的适宜刺激是血管壁的被动扩张,而非血压本
身,在一定范围内,压力感受器的传入冲动频率与动脉
管壁被动扩张程度呈正比。反射效应:压力感受器传入
冲动增多,通过有关的心血管中枢整合作用,使心迷走
紧张加强,心交感紧张和交感缩血管紧张降低,其效应
为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外周血管阻力减低,故动
脉血压回降。反之血压升高。
心血管反射
效应:
①血压升高时使得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血管舒张,
外周阻力减少,使动脉血压下降(降压反射)。
②血压降低时使迷走紧张减弱,交感紧张和交感缩血管
紧张加强,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外周阻力增高,
血压上升,维持血压的相对恒定。
压力感受性反射(降压反射)是一种负反馈调节,它的
生理意义在于使动脉血压保持相对稳定,不致于发生过
分的波动。
思考:
从卧位到站位,人体的血压有何变化,为什么?
心血管反射
•如果从卧位到站立位的动作比较慢,血压几乎没有变化
•如果从卧位到站立位的动作比较快,血压会短暂性下降,
然后又回复正常血压
•因为快速变立位时,大量血液进入外周循环而导致血压暂
时性下降。然后因为动脉压的下降,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
感知血压下降而激发体内一系列升压机制,使血压上升直
至正常。其原理是,在由卧位迅速站立时,体循环回心
血量瞬时减少,心脏每搏输出量也减少,心输出量减少,
出现短暂的相对低血压;该相对低血压反射性刺激心脏,
使其心跳加快,在回心血量足够时,每搏输出量正常,则
心输出量增加,故出现相对高血压。如此反复调节,血压
趋于稳定。
心血管反射
外周阻力
心输出量
心血管反射
心血管反射
2、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
感受器—颈动脉体(carotidbody)
主动脉体(aorticbody)
传入神经—窦神经(加入舌咽神经)
迷走神经
中枢—延髓孤束核
传出神经—躯体运动神经等
效应器—呼吸肌、气道肌
心血管反射
3、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
反射弧
感受器—心房、心室和肺循环大血管壁
传入神经—迷走神经(大部分)
交感神经(少数)
中枢心血管延髓?
传出神经—心迷走神经、交感神经(肾神经)
效应器—骨骼肌、肾素、血管升压素
下节课再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