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积累文中的重点字词,如揩油深恶痛绝等。
-准确概括文中所写的鲁迅先生的几件小事,体会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敬爱和怀念之情。
-学习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默读、精读、圈点批注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研读文本,理解文章内容。
-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开展朗读活动,体会作者情感,感受文章的语言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和崇高品质,激发学生对鲁迅先生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引导学生学习鲁迅先生珍惜时间、关爱他人、不断追求进步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梳理文章围绕鲁迅先生所写的具体事例,把握鲁迅先生的形象特点。
-分析文中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2.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作者通过回忆这些小事所蕴含的对鲁迅先生的深厚情感以及背后的文化内涵。
-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汲取鲁迅先生的精神力量,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传承和发扬。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解文中的重点字词、文学常识以及文章的主旨等,让学生系统地获取知识。
2.自主学习法:安排学生自主默读、圈点批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3.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观点,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朗读感悟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播放一段关于鲁迅先生的纪录片片段,内容包括鲁迅先生的外貌、演讲、著作等,营造一种严肃而崇敬的氛围。
2.提问学生:看到刚才的画面,你们脑海中浮现出了怎样的鲁迅先生形象?引导学生自由发言,回忆自己对鲁迅先生的已有认知。
3.教师总结: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今天,我们将跟随作者萧红的笔触,走进她回忆中的鲁迅先生,去感受一个更加真实、亲切的鲁迅先生。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3分钟)
1.简要介绍作者萧红
-萧红是中国近现代女作家,被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她的代表作有《生死场》《呼兰河传》等。萧红的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东北农村的生活风貌和人物命运,充满了对人性的关怀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萧红与鲁迅先生有着深厚的情谊。鲁迅先生不仅在文学创作上给予萧红指导和鼓励,还在生活上关心她。在鲁迅先生的帮助下,萧红的文学才华得到了更充分的展现,她的作品也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2.介绍写作背景
-《回忆鲁迅先生》写于1939年10月。当时,鲁迅先生已经逝世三年。萧红为了纪念鲁迅先生,写下了这篇充满深情的回忆性散文。在文中,萧红通过回忆自己与鲁迅先生相处的一些生活琐事,展现了鲁迅先生的日常生活、工作状态以及他的为人处世,表达了对鲁迅先生的敬爱和怀念之情。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1.学生默读课文,要求:
-圈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或课下注释理解其含义。
-思考文章围绕鲁迅先生写了哪几件事,尝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检查字词学习情况
-出示重点字词:揩油、深恶痛绝、不以为然、阖一阖眼睛、校对、疙瘩、抹杀、遭殃、唠叨、薪金、忧郁、吩咐、抹杀、稀奇、烧瓷、碟子、捆扎、虹口、调羹、绞肉机、阖家、瞿秋白、踌躇、抹杀、揩桌子、悠然、草率、洗澡、保姆、咳嗽、明晃晃、抽屉、抹杀、疙瘩、不以为然、深恶痛绝、阖一阖眼睛、校对、薪金、忧郁、吩咐、抹杀、稀奇、烧瓷、碟子、捆扎、虹口、调羹、绞肉机、阖家、瞿秋白、踌躇、抹杀、揩桌子、悠然、草率、洗澡、保姆、咳嗽、明晃晃、抽屉
-指名学生认读,教师纠正读音,并结合语境解释词语意思。
3.引导学生概括文章所写事件
-学生发言后,教师总结:
-文章写了以下几件事:
-鲁迅先生关心作者吃的鱼肝油。
-鲁迅先生陪客人。
-鲁迅先生深夜工作。
-鲁迅先生踢鬼。
-鲁迅先生带病坚持工作。
-许广平先生照顾鲁迅先生的饮食起居。
-鲁迅先生包书和送书给青年。
-鲁迅先生的休息方式。
-鲁迅先生不游公园。
(四)精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20分钟)
1.分组讨论:从上述事件中,你能看出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