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1.2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pptx

1.2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pptx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选择性必修2第一章区域与区域发展第二节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

课标要求结合实例,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关联的角度,比较不同区域发展的异同,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01学习目标1、运用实例,从区域整体性和区域关联性的角度,比较不同区域发展的异同。2、运用实例,从因地制宜的角度,分析区域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02

1、青田县的稻鱼共生系统各要素之间是怎样关联的?2、青田县与外界的哪些联系能够促进稻鱼共生系统的传承?【材料】浙江省青田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拥有1200多年稻田养鱼历史。2005年,青田县的稻鱼共生系统被联合国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这里的务农人员锐减,稻鱼共生系统的延续面临困难。【思考题】

一、区域整体性

自然要素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1、区域要素区域要素可以通过景观直接或间接反映人文要素人口、文化、经济等

案例:福建省连城县宣和镇培田村依山傍水,保存着较为完整的明清时期古民居建筑群,是中国乡土建筑的典型代表。这些建筑体现了培田人对天地、祖先、圣贤的敬畏之心和浓郁的传统氛围。2005年培田村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思考:图中可以看到哪些区域要素?培田村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与哪些区域要素有关?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文化、建筑、农业等区域要素文化、建筑等区域要素福建培田村

自然界人类生产与生活2.区域各要素的关系物质和能量直接捕鱼风力发电采矿

区域文化人类生产与生活自然界制度、习俗社会组织等间接影响区域内各类要素是相互影响的,有些是直接的或有些是间接的。

青田县的稻鱼共生系统各要素之间是怎样关联的?区域内各类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使得区域具有整体性,进而影响区域的发展。3.区域的整体性青田县在稻田里养鱼,鱼食昆虫、杂草、鱼粪肥田;水稻为鱼类提供氧气、有机物质等,形成良性循环的稻鱼共生系统。

案例:阿曼的世界文化遗产——法拉吉阿曼位于亚洲的西部,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终年炎热干燥,年平均降水量只有100—200毫米,是一个淡水资源奇缺的国家。自古以来,阿曼人的生活用水主要依靠人工修建的水渠灌溉系统——法拉吉。

案例:阿曼的世界文化遗产——法拉吉利用:法拉吉主要依靠重力,把山泉水、地下水引到村落中,其中有的水渠藏于地下,以免水被蒸发;有的水渠露出地面,便于人们使用。分配:严格的用水制度。(按照食用——淋浴——洗衣、洗器皿——灌溉果园和农田顺序使用,避免浪费)

二、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性

1.区域差异区域差异是普遍存在的地理位置差异自然条件差异发展水平差异文化习俗差异

2.区域关联区域差异区域关联基础自然和人文要素的流动(1)自然要素的区域间流动

(2)人文要素的区域间流动广东省产业转移示意图中国现代时期人口迁移

青田县与外界的哪些联系能够促进稻鱼共生系统的传承?3.区域关联的影响区域差异区域关联区域发展方向基础自然和人文要素的流动改变区域生产、生活方式青田县随着有机稻和渔产的市场需求增加,以及到青田体验农事活动的游客增多,青田农户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有可能把青田进城务工的农民重新吸引回来,从而有利于稻鱼共生系统的延续。

案例: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依据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强化各自的功能定位,各有侧重地推动要素流动,从而促进各自的进一步发展。

三、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

1.区域要素的对比(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

(1)地理位置松嫩平原:大致位于北纬44°—48°,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长江三角洲:位于北纬30°-33°附近,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入海口。

(2)气候条件松嫩平原: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大陆性稍强,东部有山脉阻挡,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长江三角洲: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3)耕地条件长江三角洲:水稻土为主,河网密布,湖泊众多,多为水田且较分散,人口稠密,人均耕地面积小。松嫩平原:黑土广布,更肥沃,多为旱地,集中连片,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大。

长江三角洲(4)矿产资源长江三角洲: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

2.生产活动的差异(1)农业生产差异受区域要素综合作用的直接影响,两区域的农业生产呈现不同的特点。

区域农业生产条件耕作业类型农作物熟制其他部门长江三角洲水热条件好、河湖水面广水田为主水稻、油菜、棉花一年两熟至三熟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水热条件相对较差;西部草原分布广旱地为主玉米、春小麦、大豆一年一熟西部发展畜牧业

区域生产条件生产活动类型地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教师备课驿站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专注于中小学各科教学多年,曾获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 教育局评为县级优秀教师; 2013在全省高中思想政治优秀设计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在全市高中优质课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第十一届全国中青年教师(基教)优质课评选中荣获二等奖; 2017年4月全省中小学教学设计中被评为一等奖2018年被评为市级教学能手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2年12月06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