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清清末末新新政政教教育育改改革革措措施施及及其其历历史史影影响响
晚清时期,中国面临前所未有的内忧患。甲午战争惨败、庚子事变重创后,清政府为挽救统治危机,于1901年至1911年间
推行新政改革,其中教育改革成为最具突破性的领域。这场改革不仅重塑了中国传统教育体系,更开启了现代教育制度的构
建,对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产生深远影响。
一一、、教教育育改改革革的的历历史史背背景景
((一一))内内交交困困的的统统治治危危机机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标志着传统统治秩序的彻底失效。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巨额赔款与主权沦丧使清政府陷
入空前合法性危机。此时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实现国家振兴的示范效应,促使统治集团意识到教育改革的迫切性。驻俄公使胡惟
德在奏折中直言: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兴学校为根本,这种认识在统治阶层中逐渐形成共识。
((二二))科科举举制制度度的的全全面面溃溃败败
传统科举制度在晚清已严重僵化。据《清实录》记载,1900年全国生员人数超过100万,但实际入仕者不足1%。科举考试内
容完全脱离现实需求,八股取士培养的人才既不懂西学,也不通实务。张之洞在《劝学篇》中痛陈:科举文字,每多剽窃;
庸妄之辈,得以幸进,这种制度性缺陷在洋务运动中已暴露无遗。
((三三))地地方方督督抚抚的的推推动动力力量量
东南互保事件后,地方督抚权力膨胀。袁世凯任直隶总督期间,在保定创办各类学堂127所;张之洞在湖北设立两湖书院,率
先引入西学课程。这些地方实权派通过实践积累了教育改革经验,为全国性改革提供了样板。1901年张之洞与刘坤一联名上
奏《江楚会奏变法三折》,系统提出包括教育改革在内的新政主张,成为清廷决策的重要依据。
二二、、教教育育改改革革的的核核心心举举措措
((一一))科科举举制制度度的的终终结结
1901年清廷下诏废除武科,1905年袁世凯、张之洞等六督抚联名奏请立停科举,同年9月2日光绪帝颁布上谕:著即自丙午科
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这项延续1300年的制度就此终结。为安置数十万生员,清政府实施生员改学堂政策,允许通
过简易师范培训转为新式教员,同时保留部分科举功名者的经济待遇。
((二二))近近代代学学制制体体系系的的确确立立
1902年颁布《钦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1904年修订为《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构建了完整的现代教育体系:
1.层级结构:初等教育(蒙养院4年、初等小学5年)、中等教育(高等小学4年、中学堂5年)、高等教育(高等学堂3年、大
学堂3-4年、通儒院5年)2.课程体系:保留经学(占课程总量1/3),增设算学、格致、体操等新科目,高等学堂开设政治、
法律、商科等专业课程3.行政管理:中央设学部(1905年),省设提学使司,县设劝学所,形成三级教育行政体系
((三三))新新式式学学堂堂的的创创办办浪浪潮潮
据学部统计,1909年全国各类学堂达59117所,学生逾160万人。其中:基础教育:初等小学堂占比78%,高等小学堂占15%
专门教育:法政学堂123所,实业学堂254所,师范学堂415所高等教育:京师大学堂(1898)、北洋大学堂(1895)、山西
大学堂(1902)构成高等教育体系雏形
新式学堂采用班级授课制,引入实验教学法。天津中西学堂实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原则,每周36课时中,西学课程占
61%。
((四四))留留学学教教育育的的勃勃兴兴
1903年张之洞拟定《奖励游学毕业生章程》,规定留学生通过考试可获举人、进士出身。1905-1911年间,留日学生达2万余
人,1909年庚款留美计划启动。留学生群体中涌现出蔡元培(留德)、詹天佑(留美)等杰出人才。严复翻译《天演论》等
著作,将西方学术思想系统引入中国。
((五五))师师范范教教育育的的体体系系化化建建设设
为解决师资短缺,清政府构建三级师范体系:1.优级师范学堂(高等教育层次,培养中学教员)2.初级师范学堂(中等教育
层次,培养小学教员)3.简易师范科(短期培训)张謇创办的通州师范学堂(1902)开中国独立师范教育之先河,至1909
年全国师范学堂在校生达28572人。
((六六))教教科科书书编编纂纂革革新新
1906年学部设立编译图书局,统一审定教科书。文明书局、商务印书馆等民间机构编纂的《最新初等小学国文教科书》等教
材,采用白话文与插图结合的形式。据统计,1906-1911年间全国出版新式教科书达1025种,自然科学类占37%,人文社科
类占29%。
三三、、教教育育改改革革的的历历史史影影响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