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回延安教学设计.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回延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读写和理解文中的生字词,如糜子羊羔眼眶等。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体会诗歌的音乐美。

-了解延安的革命历史和文化,理解诗歌中作者对延安的深厚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朗读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诗歌的情感。

-组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革命圣地延安的崇敬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引导学生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传承和弘扬延安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对延安的深厚情感。

-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如比兴、夸张、排比等,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味。

2.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中蕴含的延安精神,理解其时代意义。

-引导学生从诗歌的语言和意象中感受作者情感的变化,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

三、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韵律和情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2.情境教学法:创设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共同探讨诗歌的内容、表现手法和主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4.问题引导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播放歌曲《南泥湾》,营造课堂氛围。

-同学们,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歌曲叫《南泥湾》,它旋律优美,充满了浓郁的陕北风情。歌曲中描绘的南泥湾,曾经是一片荒无人烟的烂泥滩,在延安精神的指引下,战士们通过艰苦奋斗,将它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一首与延安紧密相连的诗歌--《回延安》,去感受作者对延安的深情厚意。

2.介绍作者贺敬之

-贺敬之,1924年生,山东峄县人。1940年到延安,进入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1945年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解放后,写了《回延安》《放声歌唱》《西去列车的窗口》《桂林山水歌》《三门峡歌》等有名的诗篇。他的诗歌往往从一个侧面,以热情的笔调,抒发了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0分钟)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教师巡视,纠正学生的读音错误,如糜(méi)子白羊肚(dǔ)手巾等。

2.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诗歌,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思考: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读完后,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首诗共五个部分,分别写了回延安、忆延安、话延安、看延安、祝延安。

3.教师范读诗歌,要求学生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教师范读时,读出诗歌的节奏,如: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让学生体会诗歌的韵律特点。

4.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诗歌,边读边思考:作者回延安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三)研读诗歌,体会情感(20分钟)

1.学习第一部分回延安

-学生朗读第一部分,思考: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回到延安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分析: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这两句通过描写作者的心跳和眼前的灰尘,表现了作者激动、急切的心情,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则直接抒发了作者对延安母亲般的深情。

-教师提问:这部分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运用了比兴的手法,以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起兴,引出下文对延安的热爱之情。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读出作者的激动之情。

2.学习第二部分忆延安

-学生朗读第二部分,思考:作者回忆了在延安的哪些往事?这些往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分析:作者回忆了在延安度过的学习、生产、战斗的岁月,如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手把手儿教会了我,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等诗句,表现了作者对延安的深深眷恋和对延安生活的

文档评论(0)

花花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